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寻找新的中美相处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3-01-28 10:13:28  


资料图: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胡舒立教授
  中评社北京1月28日讯/2013年第4期《新世纪》周刊(2013年1月28日出版)登载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胡舒立的评论文章“寻找新的中美相处之道”,全文内容如下:

  中美两国关系正处在一个新的政治周期的开端。中共十八大确立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执政团队,奥巴马成功实现连任。两国舆论都展开了对外政策的讨论,对中美双边关系给予高度重视。这是反思过去的时刻,也是规划未来的时刻。
 
  由于国内政治权力转移呈现出连续性,两国的对外政策没有出现明显的断裂。在中国这一边,过去一年对美外交的总基调是构筑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2012年2月习近平访美时阐述了这一路线,十八大延续了这一政策表述。在美国这一边,奥巴马当局在第一个任期内提出了“亚洲再平衡”的战略,并采取具体措施,落实这项常常被称作“重返亚洲”的构想。
 
  目前,观察家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看重中美双边关系的发展,期待在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和习近平、李克强的第一个任期,双方能为创造一个合作而非对抗的中美关系做出更多努力。
 
  应当看到,中美关系在开始其新旅程时“能见度”颇高,执政初期通常伴有的误解、摩擦和试探将大为减少。然而,战略互信仍将是中美双方面临的挑战。对中方而言,美国始于2010年的“亚洲再平衡”政策,给这一地区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这项政策构成了理解该地区事变的背景,黄岩岛、钓鱼岛问题的激化,中国过去一年中与数个周边国家的关系出现较大波动,都可放在这一背景下思考。美国强势参与亚洲安全架构的建设,客观上给相关国家增加了依靠感,使之在面对与中国有争议的问题时,更加不愿妥协。
 
  在钓鱼岛事件中,虽然美国考虑到卷入的巨大代价而一再声称“不选边站”,但明眼人都清楚,如果没有美日同盟关系,日本是不会如此行事的。当然,如果美国不提供安全保障,日本内生的民族主义情绪将更加强烈,有可能通过修宪,建立自主的军事力量。如此,地区安全更无保障。
 
  美国的亚洲政策将会延续。考虑到中东和阿富汗对美国战略压力的减轻,美国很可能较此前十多年更深地介入亚洲事务。可以预见,中国同亚洲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将呈现更大的不确定性。美国官方和智库通常将中美关系定性为“竞争-合作关系”,围绕中国周边国家,中美关系将更多表现为竞争。对这一前景,中国已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更重要的是未雨绸缪,制定应对预案,并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巩固基础,守住大盘。
 
  竞争对两国都是风险很大的挑战。若处理不好,风险有可能会失去控制,引发冲突,甚至发生比较强烈的对抗。两国决策层对此都是清醒的。最近一年来,中国发出了一个清晰的外交战略信号,即“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路径”。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