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延迟退休到底对谁有利? | |
http://www.CRNTT.com 2012-07-11 11:15:35 |
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决策,涉及到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既然是调整,那么应该既可以往前调,也可以往后调,也可以前后都不调,而现在我们看到人社部的方案只是在研究什么时候延迟退休,延迟几年合适,已然认定了这种调整必须是延迟。究其原因,是延迟退休可缓解政府养老支付压力。 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中银研究团队,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复旦大学为主的研究团体,撰写了《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报告中说,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 有报道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制度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中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因此,“晚退”可说是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的“猛药”。 一方面是将面临巨大的养老金缺口,一方面是延迟退休带来的巨大“收益”,面对这种诱惑,政府不严密论证退休是否该延迟退休,只是抛出该延迟几年的命题,这种看似要严密论证的内容,其实早已拍脑袋做了决定。 ■ “阶梯退休”只是延迟退休的“新马甲” “65岁退休”,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公共空间中激起了轩然大波。在巨大的质疑声之后,近日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高层人士否认“65岁退休”是目前的研究结果,称是媒体的误读和炒作。目前,人社部的研究重点,主要置于“阶梯式退休”方面。 所谓“阶梯式退休”,是指根据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性质和个人对工作的意愿不同,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标准。相比一刀切的延迟退休,尊重了不同行业劳动者的行业差异,也的确更显人性化。 尽管目前还没有结论指出最终的退休年龄应该在哪个节点上,但既然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研究已经筹划多年,却恰恰说明延迟退休政策的指向已然是大势所趋,即便具体的年龄节点目前尚无结论,但并不代表未来绝不会得出“延迟退休”的政策,至于是否延至65岁,并非争议的焦点。 即便“阶梯式退休”的提法更显合理与人性。更不乏专家将“阶梯式退休”解释为“蓝领因为从事体力劳动,可以维持目前的退休年龄。白领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自愿退休的原则,而国家机关干部应该按规定退休”。表面的自愿与人性关照背后,却仍然难掩其缺陷与弊端。当白领和国家机关干部这类相对清闲而又性价比高的工作性质,成为“常青树”职业时,相比蓝领工作性质优势的扩大化,更将压缩并减少蓝领劳动力的供给。其引发的职业生命期差异,甚至极有可能加剧劳动力供给的缺口,与政策初衷更是南辕北辙。 “延至65岁退休”显然不能被归于误读和炒作,不能被“阶梯式退休”这件“新马甲”所遮蔽。 □ 结束语 是否该延迟退休应该看是否对最广大的劳动者有利,而非是否符合国际趋势、是否平衡养老金收支压力。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