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构建中国经济增长立体化动力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2-04-13 08:31:05  


 
  文章指出,假如增长模式无法实现质的跨越,简单追求GDP增幅不仅没有太多的福利效应,还会导致既有增长模式弊病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倘若中国经济真的像某些经济学家所说的早在几年前就跨过了“刘易斯拐点”,则中国经济有可能会迎来痛苦的爬坡期。新近关于人口红利的研究表明:中国人口红利的转变节点将会在2015年出现,也就是说,即便是比较乐观的估计,中国可以享受的人口红利期也就剩下未来两三年了。而且真实世界有时候还未必兑现这种静态假定。

  至于“入世”红利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红利,也由于中国在这方面吸收过猛而面临透支的危险。换句话说,中国未来依靠国外市场的扩大而支持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越来越不现实,而发达经济体日渐明显的“再工业化”与产业回流现象也在压缩中国经济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假如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就面临局部性断档危险的判断比较靠谱,在防止由此引发经济较长时期的衰退,显然是中国未来一个时期面临的迫切难题。

  文章分析,中国经济在人口红利逐趋消失、“入世”红利和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红利逐步递减之后,未来十年的增长动力将面临较以往更多的不确定性。在这种大环境下,国人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取决于金融体制改革与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所释放的内生性制度红利与市场主体营商禀赋的激发,进而在充分挖掘国内价值洼地潜能的基础上,结合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增长,构建中国经济增长的立体化动力格局。

  首先,抓紧整固已有并所剩不多的要素红利。一方面继续保持较高的资本积累,提高劳动资源的使用效率,特别注意提高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另一方面,宜充分挖掘国内价值洼地的潜能,实现制造业区域布局的梯度转移,力争在中西部地区打造能够比肩东部经济技术水准的产业集群,将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切实发挥出来。

  其次,以金融体制改革与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尽快释放内生性制度红利,并给市场主体的营商禀赋以新的发挥空间。这要求政府在破除关键领域市场垄断的同时,扩大竞争性投资领域,切实降低民营资本参与上述行业的准入门槛。这是一条不可逆的改革路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投资效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最终孕育出一批真正适应市场竞争的超级企业。

  最后,牢牢把握全球正在酝酿的跨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期,加大对以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网络革命为代表的技术领域的投资与研发,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力争在未来十年里打造出能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超级产业体系,以帮助告别旧有增长路径,开启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