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卡扎菲对利比亚犯了哪些罪?

http://www.CRNTT.com   2011-08-29 09:52:32  


  
相关链接:利比亚及它的“卡扎菲时代”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2月27日13:00

  曾经看来坚不可摧的利比亚最高领导人卡扎菲在利比亚的42年统治,在一周多点的时间内变得千疮百孔。

  反对卡扎菲的势力提出的“民主化”诉求只是示威者骚乱的一个表面口号,高失业率才是乱局急速发展的催化剂。利比亚国内长期存在的深层部族矛盾,是这次动荡的根源,反政府人士的根本目的,只是推翻卡扎菲的领导而已。

  推翻短命政权上台

  利比亚国名的全称是“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这个北非国家位于地中海南岸,与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跟突尼斯相邻。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利比亚大部分国土均为沙漠。利比亚海岸线长约1900余公里。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500米,人口600多万,主要是阿拉伯人(约占83.8%)。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占97%。阿拉伯语为国语,在主要城市也讲英语和意大利语。

  目前利比亚危在旦夕的卡扎菲政权由1969年革命成立,被革命的是短命政权利比亚王国。该国由三块原来相对独立的地区合并而成,包括西北部的黎波里尼亚、东部的昔兰尼卡,以及西南地区费赞,利比亚国旗上的红黑绿三色分别代表着三个地区,中央黑色印有新月星型图案的是昔兰尼卡酋长国的旗帜。而国旗上的红色代表费赞地区,绿色代表的黎波里尼亚。

  历史上,东西利比亚互不统属,在意大利殖民时期也被分而治之,直到1934年才勉强合并。西方扶植的利比亚国王伊迪里斯一世本身是宗教领袖,一战后被西方承认为昔兰尼卡酋长,他原来不过要争取昔兰尼卡独立,到了意大利二战战败,英美希望利比亚统一,才让他“顺道”担任利比亚国王。

  伊迪里斯一世在位期间,邻国埃及的纳塞尔威望极高。伊迪里斯一世十分担心阿拉伯民族主义的革命风暴会推翻政权,长期坐镇昔兰尼卡的杜布鲁克,并以东部重镇班加西为共同首都,监视埃及的一举一动,亲王室势力在东部得以生根。

  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后称“九.一”革命),推翻了伊迪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2日,卡扎菲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利进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取消各级政府,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改共和国为民众国,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

  卡扎菲在反映他个人革命理论的“绿皮书”中认为,选举是简单多数统治简单少数,最好的政体就是让人民直接管理国家,自我统治,政党、议会和政府都是没有必要的。

  然而40多年过去后,利比亚俨然成为“卡扎菲的国家”,整个国家的许多细节、模样,都是按照卡扎菲这位“政治狂人”的设想而制造出来的。他说的话就是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而他的言行常常没有任何轨道和边界。他对子民们的即兴赏赐和对“坏人”的不依法度的胡乱“严惩”,使他在民间拥有众多的粉丝。

  卡扎菲政变后,进行中央集权改革,废除从前的行政区域,但东西部差异依然明显,而他以的黎波里为单独首都后,能绝对掌控的势力范围,其实只局限在西部。除王室残余力量外,东部也是其他反政府阵营的基地,例如比卡扎菲更激进、据称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极端组织“利比亚伊斯兰战斗团”(LIFG),也是以东部山区为根据地,反卡扎菲不遗余力。埃及和利比亚1977年爆发边境冲突后,西方更希望得到埃及合作,通过昔兰尼卡颠覆利比亚。

  1980年,昔兰尼卡的杜布鲁克地区曾爆发反卡扎菲起义,令卡扎菲进一步集中资源发展西部,变相令东部长期贫穷,致矛盾激化。虽然卡扎菲的外交姿态已软化,但他是南苏丹独立运动的坚决反对者,就是担心利比亚会步其后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