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对下半年新增流动性不可掉以轻心

http://www.CRNTT.com   2011-07-20 08:23:23  


  中评社北京7月20日讯/对下半年通胀形势预期和判断,需要特别关注CPI增长的翘尾影响、年初以来的新增价格上涨因素与政策效果、负利率的影响三方面因素。上海证券报发表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文章如是说。

  文章分析,从今年下半年通胀形势看,一方面是翘尾效应也称滞后效应下降,即上年商品价格上涨对下一年价格指数的影响部分将下降。通过笔者的计算,6月翘尾影响达到今年最高的3.96%,也就是说,6月6.4%的CPI增长中,有接近4%是上一年价格水平上涨的滞后影响。计算显示,6月后翘尾影响将逐月递减,第四季度翘尾效应或将减弱至1%左右,到12月翘尾影响基本消失。

  另一方面,通胀拐点不可预测。经济具有周期性变化是宏观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共识,但是周期的长短并不具有一定之规,经济形成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的时间是因周期形成原因而各不相同的。经济学家一般能提前“预测”趋势,但不会判断“拐点”,因为趋势具有规律性,“拐点”没有规律性可循。CPI翘尾影响大小也非判断通胀拐点的根据,2008年上半年,CPI增长1月的翘尾因素最高,达到5.18%,但CPI增长在上半年的最高点8.7%出现在2月,而2月的翘尾影响仅是2008年前六个月的倒数第二高。所以按照规律性,CPI在近期还会高位运行,第四季度会有较大下降幅度的预期,需要假设 “没有过高的新增因素”。

  仅有翘尾因素下降,通胀形势并不一定能缓解,年初以来新增的价格上涨因素也不能忽视。比如输入性通胀的新增影响。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年初出现一轮大幅上涨,对中国以及各国通胀构成巨大的输入性压力。因为美国政治和经济的原因,5月底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被调整”了一次,国内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部分缓解在下半年会滞后显现。不过笔者认为,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宽松美元货币因素并未改变,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仍然是上涨态势。不过,由于美国经济疲软和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震荡,增幅会低于上半年。综合考量这轮“被调整”和价格仍然呈上升态势的判断,今年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通胀的新增影响呈“中性” 状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