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如何应对当前的通胀压力

http://www.CRNTT.com   2010-12-06 08:34:12  


面对来自于 “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物价上升的共同推动作用,仅靠紧缩货币政策是不够的,需要找到一个组合拳的平衡点、政策导入的最佳时机与合理的实施力度。
  中评社北京12月6日讯/近日,随着“国16条”出台,《人民日报》和国家发改委连续发文出招稳定物价,国务院6个督查组也奔赴各地检查工作。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文章表示,如此急不可待地治理通胀和解决产品短缺的工作态度,一方面展示了中央政府对民生问题高度的敏感性和重视的态度,也反映出通胀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六大因素造成物价上涨

  文章分析,首先,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在于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真实需求与节能减排的行政措施(比如拉闸限电、原油断供等政策)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目前“柴油荒”现象中,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一部分企业用柴油发电所引起的“需求冲击”所致。另外,中石化和中石油对地炼公司进行原油的配给控制做法,导致了市场违规操作的行为并由此带来了市场油价不断攀升的局面。控制生产供资源的供给“倒逼”企业转型的行政思路,若不及时调整,今后可能会因为中国目前发展阶段所呈现出来的“刚性需求”而使得通胀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其次,政府主导的救市组合拳,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实际上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套实施等,在稳住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后遗症:一方面,造成了部分地区投资过热,生产资源过度消费所带来的通胀压力上升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危机前曾经活跃在实体经济的产业资本,不断蜕化为催生通胀或资产泡沫的金融资本。流动性的泛滥,进一步推高了整体物价水平。

  第三,“通胀预期”在市场价格日益上涨的趋势中在不断强化,而政府管制的价格体系和银行负利率结构的长期化趋势,给国内套利和投机行为创造了机会。主要发达国家为应对通缩而推行新一轮量化宽松,释放出大量热钱,热钱和我们国内日益增加的“游资”混在一起,造成了我国对外日益严重的本币升值和对内导致购买力不断下降的通胀压力恶化的局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