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与其提高通胀警戒线不如调整CPI权重

http://www.CRNTT.com   2010-10-26 09:07:40  


CPI走势
  中评社北京10月26日讯/9月份CPI(居民价格消费指数)达到3.6%,创23个月以来的新高,即便如此,CPI反映的物价指标和外界感受依然有相当大的距离。而国家统计局在公布三季度经济数据的同时,也透露,中国明年起将采用新的CPI权重,以确保指数能准确地反映城乡居民的最新消费模式。

  东方早报发表经济学博士马光远文章表示,中国现有的CPI之所以和民众的感受有很大的距离,关键是指标的设置本身,的确已经不能反映民众在消费方面的支出结构和支出的重点,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

  首先,住房等支出在CPI中所占的比较畸低,目前,在中国的CPI中,以住房为主的居住开支只占比重的14%左右,仅仅包含了房租等,不要说房价,就是对居民居住支出的装修费用、维护费用等也没有包含,而纵观将房价同样没有记入CPI的美国,居住类的比重达到42.4%,这样的比重,即使不涵盖房价,也能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反映民众在居住上的真实支出,在房价节节攀升的情况下,不提升居住的支出在CPI的比重,将使得CPI本身基本被现实所抛弃。

  其二,在吃穿住行中,吃的比重所占比例过高,高达32%以上,毫不客气地说,高达1/3的支出用于食品,这绝对是温饱社会的统计指标,而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还是总体经济规模,早已远远超过了温饱的水平,也就是说,食品类所占的过大比重不仅不能反映中国经济的成就,更不能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反观美国,食品和饮料只占CPI比重的15%。

  其三,指标权重缺乏动态调整,CPI既然是反映现实物价走势的,而现实的经济生活不断在变化,居民的支出结构因而也一直动态地变化,基于此,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CPI的权重都在动态地变化,有些是五年,有些是三年,中国的CPI指标虽然也有五年调整周期的要求,但就指标本身和其权重而言,则基本没有做过大的调整,指标的滞后性不言而喻。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