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要从复苏乏力的日本吸取教训

http://www.CRNTT.com   2010-03-16 10:02:20  


资料图片:2009年10月10日下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出席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会谈。
  中评社北京3月16日讯/“日本所面临的上述诸多问题未来中国也极可能需要面对。此次日本危机复苏不能与世界先进国家保持同步更是提醒我们,改善人口与经济结构,鼓励根本性的技术进步才是未来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主要途径。”上海《东方早报》今天登载陆志明的评论文章“中国要从复苏乏力的日本吸取教训”,内容如下:

  中美面临不同程度的通胀压力,日本却依然面临通货紧缩,这将推动目前世界前三大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朝不同方向行进。据报道:美日两大央行3月16日都将召开货币政策决策会议,预期在景气复苏依然疲软的情形下,日本央行与美联储都会将利率维持在目前的超低水平,而在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上,双方却有所不同。

  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无疑是基于现实经济状况制定的,美日及中国均是在自身经济复苏境况的基础上对前期危机援助政策进行逐步调整。经济复苏状况越好,则危机退出政策越需要考虑当前和未来的通胀压力;反之,经济恢复状况不理想,那么次贷危机援助政策的退出就需延后考虑。相对于经济复苏而言,通胀依旧占据较次要的考量地位。

  从目前的现实来看,中美在危机复苏方面成效较为显着,除了货币流动性充裕、金融市场运行稳定以外,出口与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也呈现出显着的复苏迹象。下一步金融企业机构治理、提升劳动就业、刺激内需等微观经济政策将取代前期以货币流动性注入为主题的宏观经济政策。此外,日趋明显的通胀压力也成为中美央行首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抑制通胀,那么前期危机治理的成果将极可能付诸东流。

  尤其是在微观就业领域尚未真正实现复苏之际,通胀压力不仅将蚕食经济恢复性增长的收益,同时也很可能导致新一轮以滞涨为主题的“二次探底”到来。因此对于中美两国而言,后续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依旧宽松的财政税收政策搭配,将是未来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