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美元注水 全球新灾难

http://www.CRNTT.com   2009-04-08 08:02:32  


 
  当然,人民币适度升值,对中国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对出口不利。但必须看到,这一轮出口下滑和1997年的情况完全不同。那时,中国商品出口受阻源于亚洲各国货币的大幅贬值。但那时发达经济体的需求还在,只要政府加大出口退税的力度,想办法让出口商品便宜一些,中国出口还是可以取得一些优势。但现在,全球所有经济体的所有需求都在下降,商品便宜会刺激需求增加吗?恐怕不行。至少,通过人民币贬值和提高出口退税的手段,对出口的刺激作用边际效率很低,远不及1997年。

  选择合适且优势的贸易政策

  “穿”,尤其是那些被冠以“低端消费品”的“穿”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服装、鞋类方向已经积累了大量产能。有人认为,这样的产能应该淘汰或转移至劳动力更为廉价国家,比如越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我们该淘汰的只是“高污染、高能耗、破坏资源”的所谓“两高一资”的产能,而对于轻纺工业那些“劳动密集型” 的低端消费品产能,不仅不能向国外转移或淘汰,反而需要特殊的保护性措施和有效地产业强化。纵观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他们都是在历史的某一时期,控制了某种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比如:粮食、石油、货币等。

  所以,中国拥有巨大的、人类生活必需品的产能,这恰恰是中国工业最大的优势,也是中国就业市场稳定的基础,更是中国工业利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障。看看统计数据,此次金融危机过程中,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的中国出口商品就是服装、鞋类。其他一些高档商品、机电产品或生产装备——这种经济困难时期可买可不买的出口商品,无论怎样刺激都不会有太好的结果。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它的出口商品有许多是高端消费品,所以这场金融危机一来,出口萎缩远比中国严重;法国也一样,艺术品出口几乎停滞了。

  其实,对于低端消费品,关键不是利润太低,而是利润被国际大渠道商和零售商拿走了,没有留在中国人手里。所以,中国政府该做的是:借金融危机之势,帮助中国企业向产业链的下游——国际市场的批发、零售环节拓展。比如,鼓励轻纺工业龙头企业境外开店,鼓励大型商业企业境外收购零售终端等等。还有,用所有可能的优惠政策和各种可用的手段、哪怕是行政手段,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提高行业集中度,避免竞相杀价,兄弟相残。当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让欧美在零售业放行中国企业,更是中国政府的立场、企业的权利。

  金融危机,是灾难也是机遇。全球新的货币体系的构建、经济秩序的调整无疑是一场大搏弈,也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一场空前的较量。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国际货币体系的角逐中获得胜券,实现责任与话语权对等、权力与义务的平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