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两岸特色 ECFA为试金石

http://www.CRNTT.com   2009-03-14 09:51:28  


温总理表示要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
  中评社香港3月14日讯/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今天在《联合报》发表文章,认为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ECFA为试金石。而“两岸特色”,就“须兼顾两岸特殊的政、经、社互动与WTO的规范”。文章内容如下: 
 
  当台湾朝野正为两岸应否签署ECFA争论不休时,大陆总理温家宝除了在人大开幕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两岸要尽早协商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外,在昨日人大闭幕记者会上更进一步指出,这个协议旨在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而这个机制应该包括“三个适应”(要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要适应两岸经贸交流的需求,要适应两岸经济贸易的特点)。 

   这可以说是中共领导阶层继胡锦涛在“胡六点”提出,两岸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可以体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台湾经济提升竞争力和扩大发展空间,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相衔接的可行途径),进一步提出大陆对于未来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主张。

  不论是“胡六点”,或日前国台办主任王毅接受大陆中央电视台专访,与昨日温家宝谈话,最为关键与共通处在于,两岸未来透过协商所签署的经济合作协议,旨在建立与体现“两岸特色”。

  何谓两岸特色?这当然须兼顾两岸特殊的政、经、社互动与WTO的规范。

  目前WTO会员所签署完成的FTA(或RTA、CER、CECA、CEPA)约四百件。不论是双边或多边或一个经济体内部,大家关注、争辩与协商的焦点几乎都为关税减让与市场开放等经济议题,从未见有会员在谈判时会以““主权”争议”或“政治歧见”的政治考量为主。虽然不论从WTO杜哈回合的中挫,到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逐步完成,乃至第三次江陈会谈后两岸经贸进入正常化等全球、区域与两岸三个层面而观,两岸尽快签署经济合作协议都有其必要性,但目前两岸在政治上乃至“主权”上仍存歧见,台湾朝野更严重对立,因此未来两岸协商乃至协议签署时,如何能同时兼顾两岸各自政治考量与台湾朝野不同需求殊为重要。是以,不论是两岸或台湾内部,如欠缺良好的互信、沟通与协商,两岸要尽速签署协议并非易事。

  考量到当前两岸关系的政经社互动,与温家宝强调的“三个适应”,笔者认为,两岸未来谈判不论是ECFA或是其他名称,其实都只能是如TIFA般不涉及具体实质内容的框架性协议,这种协议主要是规范协商项目的顺序和时程,强调哪些项目在什么时候应该完成协商。因为FTA协商项目繁多复杂,经常需要漫长谈判。因此尽快签署ECFA,一方面对于迫切的项目(如石化、纺织等),可以利用“早期收获”条款先行处理;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台湾与东协或其他北京邦交国签署类似FTA;此外也可望引进国际资金投入台湾做为前进大陆跳板。

  就两岸特色而言,当然这种框架性的协议也可以暂时避开两岸在FTA协商时可能涉及较为敏感的政治意涵(如名称、争端机制),与对台湾冲击较大的产业(如农产品)。ECFA应是在两岸无歧见,台湾内部无重大争议下才可能签署。此刻,台湾除应积极加强朝野沟通对话外,两岸当局更应积极落实两岸所签署协议的成效,让民众感受到实质利益与信心指标,方能争取民众对于ECFA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