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民主赤字”无限大 | |
http://www.CRNTT.com 2009-02-24 15:24:53 |
过去几年,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先提出,后来《纽约时报》及《经济学人》也相继广泛采用一个新的观点,那就是所谓“五十对五十社会论”(50-50 Society)。 这观点乃是用来描述布希八年任内的美国内部政治,这八年里共和民主两党恶斗到了不可思议程度。共和党要把“新右派革命”的国际单边主义及放任的美式资本主义走到底,而理念清楚但宣传手法拙劣的民主党吃尽苦头,甚至连“自由派”(Liberals)这个他们的道德标签都被丑化成了“L字头的脏字眼”(L-words),民主党节节败退也只好转趋激进,以杯葛闹事取胜。于是内部日益分裂敌对,成了典型的“五十对五十的社会”。其特性是: 一、两党的意识形态差距拉远并互不让步,古典民主所谓的“民主互动”及“弹性调整”那一套机制已完全丧失,以前因为能互动弹性,政策得以微调;现在则已无微调可言,只剩巨调。美国的政军经济都是极端到搞不下去才在天怒人怨下喊停,留下一个超级烂摊子给人收拾。 二、由于长期两党恶斗,这种恶斗例行化已使得两党的政治语言及政治逻辑都已固定。纵使共和党已大败,但它在国会及媒体仍大量使用着以前斗争概念和语言。这使得美国政治的斗争性格一直持续,而成了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尽管今天美国已政权轮替,但因那种“五十对五十的社会”架构及文化仍在,欧巴马政府是否真能有所作为,其实并不容太过乐观。他的八千亿美元救经济方案为了求快速通过而多方拼凑让步,形同大杂脍;布希时代留下的财政烂摊子,至今仍无缓和的迹象,欧巴马就职迄今,他的支持度已跌掉了九个百分点。由此已可看出“五十对五十的社会”所造成的副作用及政治杀伤力! 由“五十对五十社会论”,就可以进一步谈到更早的“民主赤字论”(Democratic deficit)了,多年前就有著名公共财政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James Buchanan)率先提出此论并被后人延伸,用来指民主制度下,由于政党、政客、政府各有其自身的利益考量,因而会造成财政赤字的无限扩张,以及民主投入与民主产出间的逆差。“民主赤字论”很可以解释“五十对五十社会”的许多不正常的民主现象:如民意期待和政府表现的落差,政府总是花很多钱解决很少问题,政党恶斗使得民主投入与产出间的差距日增等。 在此提到“五十对五十社会论”和“民主赤字论”,目的是要借用来观察台湾。自从去年底台湾经济快速恶化以来,主张朝野携手救经济之声就多次出现。去年底承“中华知识经济协会”好意,邀我对此做了一次演讲,我即指出可以有这种想法,但不能有此期待,原因是: 一、台湾是比美国还严重的“五十对五十社会”。长期以来皆政党斗争而非竞争,因此“你的负债就是我的资产”,“你的问题就是我的筹码”。过去国民党在朝,民进党如是;后来朝野易位,国民党也如此;今天朝野再易位,民进党还是如此。连竞争都不可能,谈什么合作! 二、台湾的政党斗争文化已久,甚至连“合作”这种原本好意的字都被转化成斗争词语,还记得去年两会复谈,许多人主张“双英会”,这个英说好啊,我们来谈“反贪腐”;那个英则说好啊,我们来谈“捍卫主权”。当人与人见面都急着要踩对方的痛脚,还谈什么? 三、台湾这种政党斗争文化已笼罩了政党政客和政府,还影响到各自阵营的媒体和名嘴,这边眼中只有扁家弊案,那边只有政府无能,这是台湾各类问题“客观性”的失去。当一个社会已不再有任何问题是客观的,而只有好恶厌憎,别说合作,连见个面都已多余! 因此,二○○九年台湾除了经济大衰退外,更值得注意的其实是“民主赤字”也将因此而更加的无限大。有人将更加搞冲突,有人则会更加畏首畏尾搞妥协,整个社会将更加零散而失去方向感。我们将很快就看到“民主赤字”的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