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商业电影的“山寨”化

http://www.CRNTT.com   2009-02-04 14:36:51  


 
  中国电影公司副董事长江平举2004年尔冬升导演的《旺角黑夜》为例,指点香港影人,审片能通过的关键就是“不左不右,左右逢源”。原版影片中张柏芝有句台词,“我从湖南来的,我们村里穷”,最终改成“我从南洋来的,我们岛上穷”。

  2008年,中国电影产量是406部,不包括107部供电视播出的数位电影,不包括71部动画、纪录、科教电影。电影局的统计显示,406部电影里,现实题材影片占80%以上。

  8部影片票房过亿,它们是《赤壁(上)》、《非诚勿扰》、《梅兰芳》、《画皮》、《长江七号》、《功夫之王》、《大灌篮》、《投名状》。很明显,只有《非诚勿扰》能够与“现实题材”扯上点关系。高成本影片继续远离社会现实,因为巨额的投资经不起审查上的半点风险。

  《赤壁》是一部豪华昂贵的速食式大片,除了给年轻观众提供足够的机会使用“雷”和“囧”这样的潮流辞汇,再没有什么值得回味。也只有兢兢业业地效忠 “娱乐至上”的精神,才担当得起8000万美元的庞大投入,这似乎是眼下中国商业电影逃脱不了的宿命。“情怀大导”陈凯歌的《梅兰芳》,若说在影片前 1/3还算塑造出一个立体的生动的少年梅兰芳,之后却变得束手束脚、闪烁其辞。影迷的失望在网路上一览无余,也体现了他们的水准,譬如这样的点评:“费了这么大的劲,总算没得罪各位爷——梅大爷、梅家后代的各位爷,还有网路上爱恶搞的各位爷。”眼尖的人们看出来,名为《梅兰芳》的电影,主角既不是梅兰芳,也并非“邱如白”,而是“纸枷锁”。

  中小成本电影里“娱乐至上”的代表,是2008年著名的“山寨”电影《十全九美》。“山寨”一词源于国内手机制造业,意味着商标外形戏仿名牌,时髦功能一应俱全,价格我很体谅你,品质请你也体谅我。“山寨”这个词迅速在各个领域流行开来,几乎成为如今的一种时代精神。

  《十全九美》没有大明星,故事和技术都毫不讲究,只使出全身解数“恶搞”。它把中国城市当下的流行文化元素,比如钱柜KTV、德云社、断背山等等,端进一部古装戏搞笑,当“夜店”、“妈咪”这样的敏感名词从古装的人物嘴里蹦出来,无疑是好笑的,而且居然是安全的。

  这部电影俗得全面,俗得敬业,真正把电影当作大众消费品来做,因此网路上一片骂声,却又收获了5000万票房。唯独不够“山寨”精神的,是它的票价并不比别人便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