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十教授救市建议” 的十大硬伤

http://www.CRNTT.com   2008-12-08 06:56:08  


刘纪鹏
  中评社北京12月8日讯/东方早报刊载经济学博士马光远文章指出,针对刘纪鹏教授领衔的十教授上书,其在12月1日的南方都市报发表了《十大专家的建议是救市还是毁市》一文。说实话,其认为“十教授建议”的内容毫无新意,无非是想通过否定股改,限制大小非,设立平准基金,让政府调控指数,人为推高股市,让一部分人解套而已。内容如下: 
 
  本不想再多说什么,但刘纪鹏教授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中对我的观点表示了质疑,幷发出了当面磋商的邀请。

  鉴于该事件目前已经演化成中国资本市场的公共事件,我作为明确反对“十教授建议”的当事人,于公于私都有回应刘纪鹏教授“面磋”的公共义务。为避免回应变成口水战,本人只对“建议”不对人,更不会去分析行为人的动机和利益倾向。每一个人不管出于任何动机,都有权就中国资本市场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如果文中不得不提到某位教授的名字,那也只是为了说明问题,绝非针对个人。

  考虑到刘纪鹏等教授最近在电视、网络等媒体围绕事件发表了不少新看法,我将其视为对该“建议”的有机补充。对于“建议”观点的对错,我的上文已经表达得很清楚,没有任何需要补充的。因此,本文只对“建议”的逻辑问题发表意见。

  通读“建议”及刘纪鹏教授等的最近发言,我认为,整个“建议”就逻辑而言,至少存在“十大硬伤”,罗列如下幷求教于刘纪鹏等教授。

  一、应把振兴股市作为扩大内需的切入点。这是“建议”表达的核心观点,但是我读了十遍也“十”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不是提高居民收入,不是教育和养老,减轻居民负担,而恰恰是股市就成了“经济走向复苏的关键、前提和切入点”的幸运儿呢?

  二、千万不能错过第四季度的战略时机。“建议”有三个地方提到了第四季度的重要性,分别用了“关键是不能错失”、“千方百计”、“一定要”等强调的词句,可见第四季度确实不能错过。“建议”说:“关键是不要错失今年四季度战略时机,错过这一时机,一旦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业绩大幅下滑,就会陷于更大的被动,付出更高的代价。”明白了:先把国家资金和股民骗进去,然后等“年报披露的业绩大幅下滑”后彻底套牢他们。另外,这不采纳倒好,要是采纳了,大声嚷嚷把QFII套进来恐怕不太好。

  三、“70%”与“40%”的数字游戏。“建议”说,中国股市一年来下跌幅度超过70%,远远超过美国股市近40%的下跌幅度,股市下跌的主因是内因而不是外因,内因就是“大小非”。这个推断在逻辑上的毛病很简单:首先,我们之前从998点到6124点暴涨了多少倍,美国10年股市才涨了多少?怎么就算减法不算自己的加法呢?其次,在6000点的高峰,我们的市盈率高达87倍,美国市盈率不到25倍,我们远超日本和我国台湾股市当年泡沫破灭前的市盈率,而他们最终跌幅都在70%,他们也没有大小非的捣乱,所以暴涨必暴跌。我至今没有发现一个例外,如果有,十大教授任何一个都可以告诉我。第三,“金砖四国”中的印度、俄罗斯从最高点累积跌幅超过了我们,他们可没有大小非问题,那他们的“内因”是什么呢?第四,我们“老八股”都是全流通股,更没有大小非减持问题,为什么没有“八股独秀”,也跌得面目全非了呢?

  四、“大小非”减持是鬼子悄悄进村。这是刘纪鹏教授在凤凰卫视节目中的观点。按照他的说法,进入股市的投资者根本不知道有“大小非”这回事,意即“不明真相的群众”上当了。不知道股改时那些在媒体上公告的什么股权说明书之类的信息披露算什么了,不知道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说明算什么了。这样的逻辑推论意味着:每一个上市公司都有义务亲自告诉每一个要买公司股票的人,某年某月我们要减持。不知道哪位教授可以告诉我操作性。再退一步,如果说真的是投资者上当了,那么是谁让投资者上当的?我没有记错的话,十大教授中有些人的“黄金十年”说、“万点论”(这个我就不点家长的名了,谁家的孩子谁带走)还言犹在耳呢。说万点的时候,你怎么就没考虑过大小非呢。

  五、“大小非”和“大小限”合计高达1.18万亿股。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数字恐怖主义”。常识告诉我们,1.18万亿股的量和实际会减持的相差甚远。况且,中国政府绝对不会把中石油和四大行的股票卖掉。公司的控制权理论也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一定的股权比例,控制权就可能旁落,这样一算,真正会流通的又有多少?即使控制权转移,谁也不会像傻大姐一样全部在交易所卖掉。其实,国外大多数这样的转让主要是通过幷购和大宗交易,而不是在二级市场抛售。可是他们不断制造舆论,不断地喊狼来了,不断地计算,最后导致投资者对数字的非理性恐惧。很显然,“大小非”彻底被妖魔化,而且通过他们的论调,在普通投资者看来,限制“大小非”合情合理,这样又给了投资者不可能实现的制度幻想。

  六、一元钱大小非仍然有利可图。成本论是目前妖魔化“大小非”的最主要理论基础,成本低也成为限制“大小非”的主要理由。首先我建议各位教授从财务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大小非”有的被锁了十多年,十多年前的一元钱是否和现在的一样?按照成本论,我看比尔·盖茨在美国、马云在香港都得股改,因为他们的成本更低。按照这个逻辑,以后每上市一个就得股改一个,中国股市一日不停,则股改一日不止。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