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汪毅夫:舞蹈艺术史研究新创的风格

http://www.CRNTT.com   2020-03-21 00:03:14  


汪毅夫(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3月21日电(作者 汪毅夫)闽南师范大学同事郑玉玲教授新近出了一本《闽台民间舞蹈的源流与嬗变》。以一日二夜读之而毕,由衷感佩!这是一部从田野出发、得力于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的舞蹈艺术史专著。凭据田野实录而非历史记载,溯源追流,类聚群分,从而勾勒出明显的历史线索、做出大致的历史分期,这是舞蹈艺术史研究新创的风格。此种风格乃自郑玉玲教授之书始。 

  选题决定研究的方向、研究的前途。选题有时也会选择了研究的困难、研究的压力。学术大师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是艺术史研究的经典名著,用的是传统的研究方法:征引史料以做史的论述。他轻车熟路,只用3个月就大功告成。《闽台民间舞蹈的源流与嬗变》也属于艺术史研究。然而,在“闽台民间舞蹈”与“源流和嬗变”之间,亦即在“闽台民间舞蹈”的具体描述与“闽台民间舞蹈”的历史论述之间缺乏历史纪载的联结:闽台地方文献里除了一般性描述的个别片断,具体描述闽台民间舞蹈的历史记载相当罕见(这种情况也直接表现于《闽台民间舞蹈的源流与嬗变》书中)。郑玉玲教授乃另辟蹊径,积近十年之功在闽台两地做田野调查,凭据田野实录成就了艺术史的论述。 

  兹举例简而言之。《闽台民间舞蹈的源流与嬗变》将“史前至秦汉”作为闽台民间舞蹈的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古闽越族舞蹈并无历史纪载,却可从田野见其遗存。如,“流行于闽北建阳的《鸟步求雨舞》是古闽越文化随时代的变迁遗存下来的鸟崇拜祭祀舞蹈”,“折射出沿袭古代舞雩与古闽越人鸟图腾崇拜的原始遗风”。20余年前,我在《闽台雩祭丛谈》(收汪毅夫:《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1997) 一文里从道光《建阳县志》、道光《清流县志》、刘家谋《海音诗》等闽、台地方文献辑录了有关雩祭的历史记载10余条,从中完全不见语涉“舞雩”和鸟步求雨舞的内容。 又如,“盛行于泉州,至今在闽、台广为流传的拍胸舞明显保留了古闽越人原始祭祀舞蹈的遗风,舞者光背赤足,头上戴着用红布与稻草混编的‘草箍',于头前又绞出似蛇头吐信般的向上翘起的绳头装饰。舞蹈时用特殊的'打七响'的动律尽情拍击胸、肋、腿、掌部位,直至舞者肉体发红。这意蕴古朴的舞风与别具一别的舞饰,是古闽越人‘文身、断发'、崇蛇祭神的遗存” 。细致入微的田野实录与有条不紊的历史论述,如此这般地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梁任公尝谓:“治专门史者,不惟须有史学的素养,更须有该各专门学的素养。此种事业,与其责望诸史学家,毋宁责望诸该各专门学者”。郑玉玲教授是闽、台两地知名的舞蹈艺术专门学者,又虚心从史学家如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学、向史学界朋友请益,有较好的史学素养。由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闽台民间舞蹈的源流与嬗变》,自是不负责望。感谢她又出了一本好书,嘉惠学林,功德无量也。 

  (作者汪毅夫系闽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