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深度专访:何建宗谈大湾区生活圈将成形

http://www.CRNTT.com   2018-01-14 00:10:42  


 
 
  中评社:粤港澳大湾区将有助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之中,您刚才也有提到,2018年“大湾区生活圈”将逐步成形,但不能忽视的是,社会中对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那么,您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否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局限?
 
  何建宗: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信息、资金、货物四个要素之间能否充分流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都知道,“一国两制”本身就有两面性,有融合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所以,香港为大湾区内其他九个城市提供国际大都会平台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大湾区的土地面积和发展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不是中央单独给香港优惠的一项措施,是希望能够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港澳比广东的规模小得多,在要素自由流动之余又要小心处理容量不能完全对等的局限。不同阶层、行业的人员在大湾区内生活时会面对什么样的问题?怎么理顺这些问题?有没有实际的、与民生相关的政策上的突破,这一点非常重要,实在考验各方的智慧。
 
  第二,要让香港的年轻人了解大湾区的好处,但不要“硬销”。内地相对便宜的土地成本、庞大的市场,以至较友善的创新、创业环境,都可以成为香港年轻人的选择。但是,“年轻人不去内地或大湾区发展就没有机会了”,诸如此类的说法很容易让香港年轻人反感。所以,很实际的说,过分强调香港的弱势并硬推年轻人往内地发展,很容易弄巧成拙。我们应该做的,是让愿意到内地发展的香港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减少因历史原因导致的不必要障碍和不平等待遇。
 
  第三,“民间冷,官方热”,亦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问题。从两地融合及基建打通的角度来讲,大湾区的发展肯定是大势所趋。大部分香港人的父辈或祖父辈都来自珠三角地区,即大湾区,对于他们来说,大湾区是不陌生的。研究发现,愿意到大湾区生活、工作的香港人集中在商界、基层市民和长者,经商的香港人会经常来往于大湾区其他城市工作、娱乐,基层的香港市民也会乐意享受大湾区内便宜的旅游、物美价廉的消费。
 
  而现在的问题就是,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年轻人对大湾区比较陌生,物理距离很近,但心里距离很远,所以我提出“reconnect(重新建立联系)”的概念。很多中产阶级和年轻人更热衷于在周末或假期到日本东京、泰国曼谷等地旅游,而不是到近在咫尺的大湾区。如何吸引中产阶级和年轻人到大湾区去,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比如提供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