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北京学者:港台青年政治参与已形成联动效应

http://www.CRNTT.com   2016-12-20 00:17:20  


南澳论坛探讨青年问题
  中评社香港12月20日电(记者 张爽)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台湾研究》主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两岸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佳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晶华日前在南澳论坛上发表观点称,近年来,港台青年政治参与出现从“冷漠化”到“高热化”的明显转变。港台青年热衷政治参与的大背景是港台面对全球化应对不力而出现诸多社会问题,而更直接的原因则是经济发展的困境、中国认同教育的缺失,以及港台社会忽视青年工作等等。港台青年政治参与有相似之处,也有较大差异,但相互间已形成一定的串连和联动效应。

  刘佳雁、杨晶华认为,近年来,港台青年在政治参与上不仅出现了热络现象,而且在不少议题上还互为借镜,举凡“反服贸运动”、“反课纲微调”、“反水货客”行动、79天违法“占中”行动、“旺角暴乱”等重大社会运动无不由青年发动并成为主宰。港台青年政治参与存在相似性,但差异性也相伴相生。

  刘佳雁、杨晶华认为,港台青年政治参与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以制度内参与为主,制度边缘参与和制度外参与为辅、政治参与“反中”倾向明显、以网络新媒体为主要动员方式、基本以组党或组织政团并参与选举为归宿。

  刘佳雁、杨晶华认为,港台青年政治参与的相异之处在于,青年组织团体与政党互动关系不同、非法行为承担的法律后果不同、具体诉求存在差异、中央对港台青年的影响路径及其影响力不同。

  刘佳雁、杨晶华认为,港台青年政治参与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有共性,也有个性。首先,教育因素起了很大作用,为淡化香港同胞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港英当局在管治香港后期实施了所谓的“疏离教育”,淡化、回避政治、国家、民族观念的教育,蓄意以社会代替国家;偏重经济教育,强化殖民主义,鼓励学生漠视自身的族群、民族、国家认同等问题。这种教育导致现在的香港成为一个漂移的社会,弥漫着后殖民主义遗绪。而在台湾,伴随岛内政治环境的变迁,青年学生的国族认同也出现了“去中趋台”的突变。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