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三大红利”消散后制造业向何方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16-09-03 07:44:02  


  中评社北京9月3日电/中国经济重要驱动引擎的制造业陷入了增速乏力的困境。截至7月底,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为历史最低水平。从制造业内部结构来看,行业分化态势在加剧,造纸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铁路航天、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的增速均“由正转负”。 

  上海证券报发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藏波文章表示,其原因可能有三方面:一是去产能、去库存等结构调整因素导致部分行业萎缩;二是顺周期行业在经济中高速增长期整体经营不佳;三是支撑制造业高增长的红利正在消散。这包括人口红利、历史红利、投资红利。显然,前两方面因素均是短期的,第三个因素不但是长期的,而且是制造业陷入困境的真正内生化的“原因”。

  人口红利对制造业的崛起至关重要,但劳动力比较优势在逐年消散。从劳动力要素的供给端来看,中国的人口城镇化率由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26.94%,快速增长至2015年的55.88%,年均增幅高达1.18%。城镇化推进,为制造业带来了充足的低成本劳动力供给,并优先带动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大发展。从需求端来看,低成本劳动力在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经济繁荣,居民收入随之提升,总需求自然相应增加;需求增加反过来促进制造业利润率的提升。但2014年7月后制造业利润率逐渐萎缩,从17.35%下降至2016年6月的8.81%;与此相对应,表征社会整体需求的消费品零售增速随之趋于下降,且需求波动领先于制造业利润率波动2个月左右。

  文章称,渐进式改革中出现的“双轨制”,促进了计划体制向市场的红利输送,但历史红利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而消散。中国市场经济改革路径是渐进式的“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模式会使市场和计划这两种资源配置组织在一定历史时点并存,即“双轨制”。但市场这一组织形式具有天然的信息交换和激励优势,因而也就具备了效率比较优势,一旦某些原有的计划行业放松管制,市场便会渗透其中并完全替代。如最早的机械制造业、家电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在“统购统销”的计划体制之下不仅供给不足,而且暗生出利用“价格双轨制”来进行要素倒卖的寻租行为。20世纪90年代,国家首先放松了机械、家电和食品制造行业的管制,市场机制便在这些行业迅速发展。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最早引入市场机制并不断成熟的部分制造业内部,竞争已逼近充分,进而导致边际利润大不如前。最早引入市场机制的食品、饮料、机械设备等制造业的利润率增速由2005年30%以上下降至2016年上半年的不足10%。

  政府投资往往集中于大型工业和基建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钢铁、水泥、电解铝和玻璃等制造业的大发展。2012年前,投资增长率逐年上升,这带动了制造业利润更大幅度增加;但2012年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钢铁、水泥等行业库存量的增加,政府投资对制造业的带动效应逐渐收缩。投资增速趋于下滑,制造业利润随之走低。另外,1998年住房市场改革,再到2003年市场竞价机制的成熟,房地产业逐渐成为中国最具有带动效应的产业之一,引致众多制造业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制造业整体业务带来的利润增速在2003年前后就完全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且两者差距不断扩大,直到2012年才逐步收敛,而非主营业务的主体就是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对经济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不假,但同时形成了制造业资金的“空心化”,且这种趋势还在延续。

  文章指出,人口红利、历史红利和投资红利均在早期支撑了制造业的大发展,营造了“中国制造”的美誉,但随着“三大红利”的逐步消散,支撑制造业比较优势进而维持其高利润的路径难以维系,那制造业的突破口在哪?答案是技术和经营模式的“软硬件”双重创新。

  “三大红利”消散直接的表征,是传统制造业利润率排名后移,创新性制造业排名前置。在“三大红利”仍带动制造业盈利能力高速增长的阶段,排前五位的分别是:食品、家具、通用设备、饮料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这些行业有两个显着的属性:一是劳动力密集型,而人口红利带来的劳动力比较成本优势正好支撑了该行业的发展;二是技术门槛较低,依托“双轨制”这一历史红利,最先从计划体制下解放出来的行业,充分利用了供求结构不均衡和激励机制的起步优势。这两方面特质,使得这些行业在初建和发展期充分享受了三大红利,进而获得了高额利润。到了今年上半年,制造业利润率排名前五的行业则变为:其他制造业(工艺美术品、废弃资源和材料加工回收等)、化学纤维、家具、医药和机械器材制造业。在2005年排名前五的行业则纷纷后移,甚至跌出前十。排名前移的行业同样具有两方面特质:一是资本密集型;二是技术进驻门槛较高。这两方面特质说明这些行业对技术和资本的要求较高,利润增加更多依赖技术创新和资本的有效利用,并不过多依赖“三大红利”。所以,即使红利在消散,这些行业还是获得了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的回报。

  可见,在“三大红利”消散的背景下,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热情,培育行业创新氛围,以提高边际利润的方式来复兴中国制造业是必由出路。这里的创新有两层含义:一是熊彼特式的技术硬件创新;二是商业模式的软件创新。硬件创新主要是提高生产环节的效率,获得高技术阵营产业所具有的高边际利润和低边际成本优势;软件创新是增强产品营销和用户体验度环节的组织效率。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已入末期,但第四次技术革命正方兴未艾,商业模式的创新可能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