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分析:蔡英文任内两岸事务或一事无成

http://www.CRNTT.com   2016-09-03 00:15:09  


 
  反观田弘茂,他虽然曾参与李登辉时期的“密使”团队,卸任后也曾赴大陆交流,但他毕竟没有通过制度化平台与大陆对台官员交手的经验,严格来讲只是一个陌生的“圈外人”。再加上蔡“没有前提也能与对岸协商沟通”的策略被大陆看破手脚,她索性延请田弘茂这个资历够、色彩正,但实为中庸的扁朝“外交”大佬,也就等同于接受了海基会沦为传真机的现实,体现了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维。
 
  第三,从岛内民意氛围及走向来看,有关两岸关系议题的民意走向已出现“死亡交叉”,蔡“维持现状说”与“民意支持说”恐彻底破功。就职百日后,岛内各媒体、智库、民调机构陆续公布了蔡政府执政百日民调,纵观各家数据,基本上“两岸关系”这一项不是在满意度上敬陪末座,就是在不满意度上名列前茅。舆论普遍用“死亡交叉”来描述民众对蔡政府态度已濒临逆转,不过,外界忽视了另一个“死亡交叉”,那就是认为两岸交流速度“太慢”的民意比例,已在蔡执政后超过了“太快”的比例。这项由陆委会委托四家机构所做的民调,反映了台湾民众在近十五年来对两岸交流速度的长期性、趋势性态度。

  回顾这一民调可以发现,民意对两岸交流态度的周期性特征与两岸大背景吻合。2005年前,认为两岸交流“刚刚好”、“太快”和“太慢”的比例互有领先,但国共论坛召开后,认为“太慢”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在2008年马英九执政后,“太慢”又超过“太快”,但“刚刚好”的比例趋近五成。不过,2014年反服贸学运爆发前后,认为两岸交流速度“太快”的民意甚至超过了“刚刚好”。今年年3月份的民调显示,认为“太慢”的民意再次上升,说明早在马政府看守时,台湾民众就已经感受到政党轮替后两岸交流气氛的寒意。而在上个月刚刚公布的最新数据则印证了这一判断,“太慢”超过“太快”,民进党重返执政后,台湾民意对两岸交流的态度迎来了继2008年的又一次“死亡交叉”。可见,蔡的两岸政策,蓝营不买账,大陆不买账,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前口口声声的“台湾普遍民意”也不买账了。

  人们常说“无能”是马英九的施政软肋,但平心而论,在处理两岸关系上,蔡可能比马更无能。马政府任内,两岸之间经贸、社会等低层次事务性协商,该谈的其实已经谈的差不多了,两岸进入政治对话已是大趋势,否则也不会有两办的联系机制与两岸领导人的会面。很显然,蔡政府不愿在两岸关系上朝着北京期待的目标更进一步,同时,美国和日本官方也重申对台关系的总体框架不会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