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如何加快推动中国制造业服务化

http://www.CRNTT.com   2015-04-27 07:30:04  


  中评社北京4月27日电/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企业从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价值增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等动因出发,由提供产品为中心向提供服务为中心转变的一种动态过程。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企业的战略转型和服务创新,它使企业的收入来源从有形的产品拓展到无形的服务,它延伸了制造业的价值链,促进了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过渡。中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中低端,亟须完善相关政策,加快服务化进程,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对现阶段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的几点认识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赛迪智库产业政策研究所李燕文章表示,制造业服务化是引领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实践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大型装备复杂化程度的加深,制造环节在整个价值链中的比重日趋下降,产品的研发设计、交付、安装、维护和服务等各环节需求及所占价值愈加提升。相关资料表明,在发达的制造业市场上,产品生产所创造的价值仅占总价值的1/3左右,而基于产品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占到了2/3。中国制造业结构中一般加工制造业占较大比重,只有将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融入中国制造,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才能实现中国制造的高端转型。

  高度重视“互联网++”为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当前,在以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推动下,全球制造业服务化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服务形态进一步创新,涌现出众包设计、网络协同研发、基于工业云的供应链管理、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服务价值进一步倍增,比如巴西的戈尔航空公司利用GE提供的工业互联网远程管理平台跟踪和分析飞行路线和油耗,预计未来5年将节约成本9000万美元。服务主体更加多元化,众多中小企业凭借云计算、云服务平台开展面向客户需求的定制化服务,大幅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基于互联网的制造和服务模式创新也造就出耐克、小米等一批无工厂化生产者,并重塑制造业竞争格局。

  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制造业服务创新。从经济绩效上讲,服务创新的价值往往不亚于技术创新,有时甚至高过技术创新。芬兰早在2005年就先后部署创新制造(SISU2010)、创新服务(Serve)、创新运营模式(Concept of Operations)等三项工作计划,并设立了每年一度的制造服务企业日。欧盟将发展“高附加值的欧洲制造”和“知识为基础的工厂”放在制造业创新的突出位置,并通过FP5—FP7等研究计划加以落实。日本重点完善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相应的行业标准,制定了25种与企业相关的认证体系,以促进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二、当前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着力点

  文章认为,应把推动创新放在制造业服务化的核心位置。基于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和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源泉。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创新要素的投入,需要整合、汇集相应的知识、技术、信息和人才方面的资源,也需要一些创新服务的载体比如创新服务中心和平台的支持,政府应在创新要素投入、资源整合、营造创新环境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把融合发展作为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突破口。一是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化设计、网络协同研发、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个性化定制、在线检测、远程诊断和维护等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创新。二是促进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业务融合,通过深度合作,使制造企业能够进一步涉足设计、制造、运维、营销、培训等全产业链业务,实现从制造企业向制造服务企业的战略转型。

  发挥重点行业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产品特征,大力推广应用不同的典型制造业服务模式。引导装备企业以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为目标,做好技术支持、故障诊断、检测、维护、保养等产业链延伸服务;鼓励汽车企业依托无线通信技术和卫星定位系统开展远程诊断、安全援助、定位导航等安全信息服务;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开展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工程实施、维护管理等环保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服务模式。鼓励企业开展面向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定制、零部蓟开展融资租赁、消费信贷、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便利交易过程的服务;不断提高制造企业产品设计、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等投入的比重,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