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郑伟彬:超越“统独”的政治窠臼

http://www.CRNTT.com   2015-02-10 09:39:59  


 
  但对于大陆而言,能否摆脱过往以经济让利的统战方式来推动、解决两岸问题,尤为重要。事实上,2014年发生在台湾和香港的社会运动,某种意义上已经对经济让利的统战方式作出了回答。尽管这与台湾、香港的其他因素,比如财团的影响、制度的设计等有关。而更进一步,从全球各国外交的案例上看,单纯以经济作为开路的外交政策,也并非打破政治僵局的良药。

  中国对东南亚国家长期以来的经济外交并没有在领土、领海争端上发挥明显作用,即是一例。就香港而言,过去一年所发生的诸多问题也表明,“一国两制”在实践上,过于偏颇经济层面,在政治层面上的设计与实践不足,是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

  同样的,在两岸的框架之下,应该避免这样的一种重蹈覆辙。马英九上任时所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以及“先经后政,先易后难”的政策和方向,某种程度上适应了当时两岸关系的需要。但随着两岸交流的深入与关系的发展,仍然停留在经济层面上的关系往来,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换句话说,在政治制度、文化价值等方面,没有厘清相关议题的概念、内容与边界,没有进行深入的对话、沟通、协商,以换取彼此可信任、进行探讨的共识,那么对于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必然形成障碍。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这些年在香港实践“一国两制”上,之所以频频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存在过于宽泛的可能性解释与并不清晰、具体的政治制度设计,使得北京政府与香港民众在理解上出现了分歧。

  而在两岸关系上,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涉及20世纪以来的中国政治、历史叙述问题,包括诸如抗日战争等历史的论述、涉及两岸制度相关的政治价值等。最近关于张灵甫是否是抗日名将的争议,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潜藏在历史论述背后的政治影子。可以说,这也是台湾政党在就其执政合法性彼此对抗时隐含着的政治因素。

  国民党作为百年政党,既背负着“中华民国”的历史遗产,也背负着维护其“正统性”的使命;而民进党的诞生以及其发展,与“中华民国”在台湾存在的合法性也无法分割。大陆要与之交流,就需要正面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在这些层面上,无法解决政治、历史上所遗留下的问题,单纯以经济开路,显然无法克服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可能性障碍,台湾内部的政治也无法真正超脱“统独”的议题,无法走上健康的民主发展之路。两岸关系的发展,不能也无法回避这些议题。

  因此,与其在具体的“统独”议题上交锋、纠缠,还不如两岸举行相关的政治协商,解决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及两岸可能面临的政治障碍。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一国两制”实践的制度设计更进一步地具体化。政治问题终归是要在政治的语境下才能解决。两岸需要脱离简单的“统独”议题之争,回到具体的事务上,推动、解决问题。

   原标题:超越“统独”的政治窠臼

  作者是郑伟彬中国广州自由撰稿人 来源:2015年02月09日联合早报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