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为了反恐改法律

http://www.CRNTT.com   2015-01-28 12:24:51  


4月23日,韩国首都汉城,汉城警察特工队在进行反恐训练。
  中评社北京1月28日讯/反恐是一场注定要长期坚持的战争,而战争的激烈程度,往往又会影响到各国立法者的选择:是更多地保障公民的自由,还是更好地预防恐怖袭击?这是每个国家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只能由本国公民,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去回答,并无标准答案可循。

  近日,针对《沙尔利周刊》的恐怖袭击案,让法国社会大为震动,毕竟,相对于英、美而言,法国素来是太平多了。尽管案情还未最终查清,但已有基地组织的分支机构站出来“认领”了此案;随后,一场多国领导人参加的反恐大游行声势浩大,表达了各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坚定决心。

  话说回来,“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还必须由物质的力量摧毁”,要应对恐怖主义特别是“伊斯兰国”(IS)的新一波攻势,必须拿出点实质性的东西来。而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欧美各国政要纷纷表示,要促使本国立法机关修改法律,授予执法机关更大的权限,必要时可以对本国公民采取更严格的限制措施。

  这些举措,也引发了一些质疑:人权天赋,这么一来,岂不是侵犯了本国公民的正当权益么?为了安全,牺牲一部分自由,到底值不值得?

“别再回来!”

  实际上,很多国家都曾在战争期间临时修改法律,最大程度地保护国家利益,减少被敌人渗透的风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比如,在二战初期,美国曾出台《敌国侨民登记法案》,强制德国裔的美国公民登记,并随时可能有军警登门检查;珍珠港事件后更是通过总统令,将日本裔美国公民迁移到中部贫瘠地区居住,说白了就是集中营;吊销日裔公民的各种执照,其银行存款一律收归国有。直到二战过后多年,美国政府方才对此表示道歉。

  而如今各国的反恐行动,虽说规模比不上世界大战,但其影响并不亚于一场小规模的战争,只不过是敌人更加隐蔽、更加捉摸不定,其袭击目标不再限于军用而是常常针对无辜平民。二战是与成建制的法西斯军队作战,反恐则是与分散、隐秘的极端组织在战斗。

  因此,面对反恐的严峻形势,各国立法机关采取类似于战争期间的做法,也算是有理可循了。9·11事件之后,美国制定了《爱国者法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