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巴黎百万人大游行之后是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15-01-15 11:43:14  


 
  相对于形塑法国主流社会的这个历史过程来说,穆斯林是他者,对这一切都是陌生的。伊斯兰教不仅是信仰,而且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伊斯兰教法管辖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自从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实现了社会各领域的分离,在不同的领域中可以遵循不同的规则。但对伊斯兰教来说却非如此,教法仍然是一种具有统摄性的力量。这种生活方式,本来就和“法式幽默感”在两条不同的轨道上。 

  而席卷全球的瓦哈比主义运动,对法国穆斯林社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更导致了伊斯兰教法——当然,实际上只是某种版本的教法——在信众生活中作用的增强。瓦哈比主义的传播,有土豪金主(沙特、卡塔尔等)的支持,有沙特等国在各地捐建的清真寺作为“干部培训基地”,有当代的“英雄楷模”(如与叙利亚政府军作战的瓦哈比势力),甚至有“实习基地”(伊拉克、叙利亚)。对于在郊区挣扎着生活的穆斯林社区来说,瓦哈比主义提供了一种社会保护,因为它比其他教派更强调平等,甚至通过限制娱乐来拉平富人和穷人的生活。有法国社会学家研究表明,在巴黎郊区穆斯林社区,伊斯兰教法的影响力正在增强,而法国民法的影响力日渐衰微。 

  通婚之类常见的族群融合手段,在这里也很难管用。因为穆斯林通常“只进不出”,与之结婚者通常也要改信伊斯兰教,结果是进一步扩大了穆斯林群体。而从人口来说,穆斯林已经占到法国总人口的10%,而且生育率远高于主流社会。有专家根据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推算, 只要40年左右,穆斯林人口就可以成为法国多数。除非伊斯兰教内部发生宗教改革,有谁相信,时间是站在“法式幽默感”一边呢? 

  这当然不是说,言论自由作为一个原则会消亡。但是,法国政府维护“法式幽默感”的社会成本,变得越来越大。两位美国学者桑斯坦、霍姆斯在《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一书中指出,维护言论自由权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只要政府不去打压言论就行了。言论自由权是是有社会成本的,而这个成本就是政府为了防止不同个体和群体因为出言不逊而发生冲突的维稳成本,最终是要从公民所缴纳的税款中进行开支。尽管“Je suis Charlie”运动高调维护“法式幽默感”,法国政府是否负担得起,会是个问题。排外的法国右翼极有可能利用这次袭击事件,推动法国政治右转,深藏在法国和整个欧洲的社会矛盾和宗教矛盾将会被再一次激化。更棘手的是,法国面临高达10.2%的失业率、4.1%的预算赤字、超过600亿欧元的贸易赤字以及高至国内生产总值94%的公共债务,宗教问题恰逢经济低迷、高失业率期,民众情绪更易受到煽动。穆斯林群体和法国右翼之间的对立已经形成,已经还将长期持续下去。双方只要经常出几个极端主义分子来刺激一下大家的神经,多少人建设“和谐社会”的努力就要付诸东流。 

  因此,即便是百万人游行,也根本不可能“教育”穆斯林社区接受“法式幽默感”。这几天出现了几十起针对穆斯林社区的报复性攻击,倒是会引起穆斯林社区更大的疑惧。 

  如果给极端主义分子看没效果,给穆斯林社区看没效果,百万人游行到底是给谁看?恐怕也就是主流社会自己游行给自己看了。游行重申了主流社会的祖宗成法,尤其是言论自由原则。 但我们前面分析了,百万人大游行拯救不了“法式幽默感”,尽管言论自由原则能够长存,“法式幽默感”以后的实践空间只会越来越小。所以在这方面,百万人游行的意义又打了个折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