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拨浪鼓何以在中国经久不衰?

http://www.CRNTT.com   2014-12-18 14:21:19  


小小拨浪鼓,历史越千年
 
拨浪鼓诞生: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

  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中有疑为鼓的器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座建鼓,很类似今天的腰鼓,也很像一只未装双耳的巨大拨浪鼓。战国时期的一种“架鼓”,鼓身极扁,两面蒙鼓皮,类似现代“大鼓书”说唱艺人所用的鼓。这些鼓的出现,被认为是拨浪鼓产生的基础。

  拨浪鼓在不同地区,或被称作波浪鼓、播郎鼓、摇咕咚、小鼓等,但其形态最早是出自战国时一种叫做“鼗”(táo)的打击乐器。鼗的两侧缀有两枚弹丸,摇动时自击发声,但节奏轻重、音律高低、声音大小都不容易控制,因此无法产生准确、复杂的鼓点。《周礼·春宫·小师》上有“掌教鼓、鼗、柷、敔、箫、管、弦、歌”的记载,可见在当时拨浪鼓是与箫管弦等并列的乐器。 

  发展至宋代的拨浪鼓,除了作为礼乐之用,流入民间就演变成了颇受欢迎的儿童玩具,流行于甘肃卓尼,云南省中甸、维西、丽江,四川盐源和北方广大地区。南宋苏汉臣所作《五瑞图》中,五童子或戴面具、或涂面,其中一人双手各持一件拨浪鼓,鼓面彩绘花纹,鼓身还铜镶小花,十分精致美观。 

  普遍而言,拨浪鼓主体是一面小鼓,鼓下有柄,两侧挂着两枚弹丸,转动鼓柄弹丸被甩起击鼓发声。鼓身是木或竹制,鼓面用羊皮、牛皮、蛇皮或纸制成,其中以木身、羊皮面的拨浪鼓最为典型。当然现代工业玩具中已停止了拨浪鼓的生产,原因是双耳弹丸如玻璃珠、酸枣核等,极容易被儿童吞食造成危险。但塑料制成的拨浪鼓,在农村及中小城镇仍然有市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