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融资成本居高难下是中国经济定时炸弹

http://www.CRNTT.com   2014-12-03 10:06:22  


 
  融资需求过低拖累经济增速

  文章表示,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新常态凸显,即潜在经济增速下移,工作重点转型调结构、谋转型。过去过度投资引发的债务问题需要妥善解决,否则信贷流通就会受阻,并进而蔓延到整个经济、金融系统。因此过高的融资成本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将经济运行的动力系统炸断。

  有利企业的融资条件是经济增长的润滑剂,较高融资成本抑制企业融资需求,进而打压经济复苏。今年以来较弱的宏观经济增长动能与偏低的金融数据可以相互印证。

  由于企业融资持续低迷,截至2014年9月,社会融资余额增速跌至14.5%附近,资金供应、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同步下滑。从融资规模、利率水平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如此低迷的融资需求可能连支撑7.2%的GDP增速都略显困难。

  值得警惕的是,在经济增速下降的同时,中国债务增速却在加速上升。

  根据社科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报告数据,截至2012年中国全社会合计债务占GDP比重为215%,从新增债务推算,2013年末中国全社会债务占GDP比重将达到240%左右,几乎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两倍。

  尽管从债务占GDP比的角度来看,中国债务负担并不是很重。例如,美国债务占GDP的322%,但是,中国的债务增速很快,且负债成本较高:2014年,全社会需要偿还的利息成本约为1.7万亿美元,与印度2013年的GDP相当。

  如果任由融资成本高位盘桓,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低迷的现状就难以改变,进而压制投资及经济的复苏,甚至削弱中国的偿债能力。

  央行后续应还有宽松政策

  文章认为,经济转型需要一个稳定的经济、金融环境,需要拆除深埋在经济中的定时炸弹,降低融资成本已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但是降低利率并非易事,需要多方政策配合。

  资金利率本质上体现的是资金供需双方的相对均衡,因此降低利率政策可以从供需两端入手。

  从需求端来看,历史上长期的高投资倾向是拉高利率的主因,有地方政府背景的地方融资平台、低效率的大型国有企业、高度泡沫化的房地产行业等投资主体对利率不敏感,以“资金黑洞”的姿态存在于资本市场,不断抽取廉价资金,并最终使得资金利率节节攀升。

  当前虽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受到遏制,房地产也因景气度下滑而投资回落,但是经济高度依赖投资的现状并没有大的改变,而且部分地方政府仍存投资冲动。因此要更合理配置资金,让投资更有效率,还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供给端主要体现为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维持充足的基歹币供应,并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目前外汇占款趋势性回落,央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力大大增强,短期来看接近20%的存款准备金率存在下调空间,央行后续应该还有更多实质性宽松政策出台。比如央行在增加货币供给基础上,主动下调资金利率将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就能进而压低贷款利率。

  结构上看,制约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是贷款,如果能鼓励发展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压缩贷款融资占比,将有助于缓解综合融资成本。一般贷款利率高达7.33%,而7年期AA级企业债利率不足5.5%,用债券融资取代贷款将节省1.8个百分点左右的融资成本。此外,加快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利用股权融资的方式来补充资金需求,能直接降低企业负债率。

  此外,缩短资金的中间环节,降低资金“物流成本”。目前,信贷资金从储户到资金的需求方企业,中间要经过银行、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等一系列中介服务结构的配合,按照目前的收费标准,这些中介机构的“层层加价”可能有2个百分点,相对于6%的加权平均社会融资成本,降低信贷资金的“物流成本”能显着降低融资成本。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