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异地伴读:焦躁的中国现代孟母

http://www.CRNTT.com   2014-10-30 12:41:48  


 
生源流失和爆满
 
  在王永华不久前参加的所在县教育部门组织的一次会议上,教育局领导通报了今年本地小学毕业生的流失数,达到了179个。王永华估算,“这已经接近10%,而且通常来说走掉的是最优质的那部分中学生源”。
 
  王永华教书的地方是一所乡小学,2008年以前,它还是一所小学和初中联办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由于2008年只招收到了6个初中生,学校不得不在这一年停办初中。
 
  今年,王永华所在的小学仅招到了25名新生。而据统计,这个乡本来应有80—90名适龄入学儿童。
 
  就如王永华和他的朋友将孩子送往省会城市念中学一样,当地农村的家长也纷纷将孩子送往县城的重点小学,然后在县城租房、陪读。王永华用“爆满”来形容县中心小学的生源情况。
 
  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的就近入学原则,并不能挡住生源的流动。“之前县中心小学有的班超过了100人,有家长去教育局告状,后来降了一些下来,现在一个班还有90多人。”王永华说。
 
  不久前,云南昆明明通小学发生拥挤踩踏,导致6名学生死亡。此事给全国的小学敲响了警钟——校园的拥挤成为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只是因为楼道里的一块放错地方的海绵垫,就引发了这么大的事故。”同样任教小学的王永华对此嗟叹不已。
 
  家长争相把子女送往县城小学,似乎变成了无法避免的大势所趋。“乡里的学校,不仅学生在流失,师资也在流失,县里面向农村,通过考试选拔老师到城里教书,年轻的、优秀的老师都考到城里去了,留下的都是年老的、考不上的。但凡家庭有条件的,谁还愿意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王永华感叹。

  当地教育部门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维护“就近入学”的原则。比如教育局曾向下传达:初中升高中时,当地学校的学生流出本县的,取消原来所在学校的评优资格和奖助学金,若有发生在教师子女身上的,对教师、所在学校均采取“三年不评优”。
 
  “不久前开会通报批评了三所学校,比如其中一所本来有11个学生考上了县重点高中,但有6个最后去了长沙或其他地方的学校就读。那些办法能有什么用?已经毕业了的学生,还怎么去管?”王永华介绍。
 
  在他看来,县重点中学的高考升学率、教育质量的下滑,除了好生源的流失,跟当地只有一所重点中学、缺乏竞争机制也不无关系。而这又是个难以停止的恶性循环,每个家庭便纷纷用脚投票。王永华称,自己现在所住的街区,“共有十多户人,其中三四家把小孩送到了长沙念中学。”
 
  教育局的规定显然无法“管住”身为教师的王永华,“为了自己的儿子,我还是要把他送出去。而且让他初中就出去,这样可以更早适应环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