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韩国首尔再现“科举考试”

http://www.CRNTT.com   2014-10-15 12:17:33  


宣布考题
 
几乎照搬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首尔方面表示,科举考试对改变以血统论尊卑的社会风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支撑朝鲜王朝500年的根基。 朝鲜时代科举考试是通过一定的考试来聘用官吏的制度,有三年一回的定期考试和有需求时随时举办的不定期考试两种。 定期考试的文科最终合格者人数为33名(甲科3名、乙科7名、丙科23名),通过放榜礼给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红牌。

  朝鲜历史上的科举是中国域外实行最长、最完备的科举制度,在朝鲜备受重视,历史上曾有“我国公道,惟在科举”,“门塞而公道开,浮华斥而真儒出”之说。科举制度自公元七世纪中期传入彼时的新罗王朝,公元958年确立到1894年废除,延续了九百年,几乎完全照搬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

  那么,中国的科举制度是怎么样的呢?

  中国科举制度最早源于中国隋代。隋朝统一后,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 )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意为可以进授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隋灭亡后,唐朝承袭了隋朝传下的人才选拔制度,并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为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道举科等五十多种,可谓包罗万象。其中,明经科考试内容为《论语》、《孝经》、《礼记》、《左传》、《周易》、《尚书》、《公羊传》等9部儒家经书,考试方式是帖经(填空)与墨义(考经文字句);进士科偏重诗赋、策问,试者不仅需要文学才能,还需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漕运等各方面作答,难度极大;明法科以律令为主,为国家选取司法人才;明字科考文字理论及书法;明算科则考数学,内容极广,包括《算经十书》等。而明法、明算、明字、道举等科,不为人重视,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明经、进士科的择取率极低,唐朝孟郊考中后,欣喜若狂作《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遍长安花”。

  进士殿试第一名就是状元,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新科进士前往杏园宴会,被称为“探花宴”。宴会后同到西安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白居易27岁一举中第后就曾在雁塔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