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太阳花没有改变台湾超稳定结构

http://www.CRNTT.com   2014-10-05 10:04:54  


  中评社北京10月5日讯/学运对台湾社会来说不是新鲜事,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台湾历经两次政党轮替,一般认为民主已臻成熟,却发生了太阳花学运,其规模与冲击更超过1980年后期以来的历次学生运动。如今,这场运动的短期效应已逐渐沉淀,应该可以冷静探究其本质与长期影响。
 
  台湾《中国时报》27日社论指出:太阳花学运导因于台湾“立法院”审议《两岸服贸协议》时的蓝绿对立,其诉求虽然多变,主轴是反对、质疑两岸经济的进一步一体化,希望透过设置层层障碍,减缓两岸经济整合的步伐,太阳花学运的领导人普遍具有“台独”倾向,更藉由这场群众运动渲染台湾民族主义思潮与情感。
 
  在太阳花学运过程当中,若干老牌的、过气的“台独运动家”一时之间找到了舞台,获得了新血,新老“台独”之间完成了政治上的“隔代遗传”,反倒是面临两岸政策转型抉择的民进党,和太阳花学运的骨干出现若干扞格。太阳花学运另一个现象是,“台独”主张在台湾社会出现贫富分化、财团垄断、青年失业的趋势下,将“台独”政治主张和民生社会经济面向的政策论述结合起来,使得原本早已褪色的“台独”论述一时之间仿佛出现了新内涵、新生机。
 
  最后,太阳花学运中崛起的青年社运、学运分子纷纷迅速的投入政治,即使他们对政治的看法还是立基于对现实的稚嫩想像,但是从学运政治明星的出现,到草根政治的参与,台湾政治版图确实出现了一些新裂缝,其未来裂变的方向还在发展之中。
 
  包括大陆、美国和日本各方面的台湾研究单位,都密切关注太阳花学运究竟对两岸关系发展造成怎样的影响。关于这个课题,我们认为应该充分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太阳花学运确实反映了相当部分青年对两岸关系的疑虑,不容否认,由于民进党执政8年期间的所谓本土化教育,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根绝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连带,青年世代对于“中国认同”无疑是陌生的、冷淡的。但是这不等于青年世代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然的、先天的加以排斥。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