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伊拉克战火和中国企业的海外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14-07-09 11:27:15  


  中评社北京7月9日讯/自上月初突然恶化的伊拉克北部局势,使得在当地有众多大项目、大合同的中国,一时间成为传闻和热议的焦点,“两千多中国石油工人被困无人过问”之类的小道消息,一度传得沸沸扬扬。后经各方报道澄清,中国在伊拉克的国企员工逾万人,但在危险区域内的并不多。有国内援引海外报道称,中国外交部“要求当地使领馆组织加快在28日前撤出驻伊拉克石油项目员工”,但核实海外原稿,要求加快撤离的,仍是处于战区等危险地带的人员、项目。

  中国国企何以在中东等热点地区,屡屡遭遇看似不相干的风险侵袭?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一方面对海外能源、原材料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为确保这些资源的开发、输送,及消化巨额外汇储备,开始大量承接、投资海外大型基建项目和基础设施工程。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是后来者,风险低、收益大的地区和领域,往往已被工业化国家的企业、资本捷足先得,这在客观上迫使中国企业另辟蹊径,“人弃我取”。在诸如战后伊拉克、阿富汗、南北苏丹、埃塞俄比亚欧加登、尼日尔河三角洲等地区开拓。这些地方往往是机遇多、风险也大,部族、宗教、政治、经济、城乡、贫富,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交织缠绕,在这些地方加大“进入”力度,相应就会增加许多风险。上世纪90年代,中国国企利用各国对苏丹投资风险顾虑重重、犹豫不决之际,在当地获得投资成功。2003年后的伊拉克石油领域,中国国企又复制了这种“富贵险中求”式的成功。

  中国海外利益近几年来扩张迅速,而维护海外利益的手段、能力,尤其思维、战略的演进,却与实际需要拉开了距离。尽管几年里,中国相继在诸如利比亚撤侨等非常时刻有所表现,领事保护等工作也得到加强,却仍无法满足“即时反应”的需要,更不用说通过“无声的压力”,消弭隐患于无形了。

  在具体操作中,国内一些责任部门和某些派驻机构、人员,出于对确保国家战略资源供应稳定的考虑及政治、经济实际利益的考量,在“项目获批”和“安全确保”间,注重利益,以致忽略了风险。一些国企经营者则在项目前期调研中忽视风险,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掉以轻心。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