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印度人民党何以再度崛起

http://www.CRNTT.com   2014-05-28 10:11:06  


5月26日,印度新任联邦总理莫迪(前中)在新德里出席宣誓就职仪式。 新华社发(萨达尔摄)
  中评社北京5月28日讯/分9阶段、历时月余的印度人民院选举5月16日揭晓结果,印度人民党获胜,一个由印度人民党明星政客莫迪(Narendra Modi)领衔的新联合政府的轮廓也呼之欲出。作为印度两大全国性政党的国民大会党和印度人民党,为何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两党制”,而更像是身处比例代表制下的“联合政治”中?拨开历史与现实的迷雾,会发现别样而丰富的印度政治生态,其中蕴育着印度特色的政党轮替进程。

  印度人民党何以崛起

  这次大选中,即便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与儿子拉胡尔·甘地联袂发声,对纳伦德拉·莫迪创造的“古吉拉特邦模式”口诛笔伐,但64岁的莫迪还是带领已在野10年的印度人民党赢得大选。

  印度人民党(简称印人党)的崛起,堪称世界政治史上的传奇。1980年代以来,印度出现一股强大的印度教复兴思潮。从“人民同盟”中分裂出的印人党,交替使用温和的政治策略和激进的印度教教派主义鼓动,自首次参加大选获得两个议席到1996年第四次参选获得160个议席,并临时组阁执政13天,仅用了12年时间。到了1998年,印人党全面获胜,得到25.6%的选票和182个人民院席位,领衔组阁,并赢得次年提前举行的大选,连续执政到2004年惜败给国大党。

  1970年代以来国大党的衰落,为反对党的崛起提供了前提条件。更值得深思的是,在反对党如林的印度政坛,为何印人党能够领一时风骚?

  在印度,约有83%的人口信仰由婆罗门教发展而来的印度教。当1979年伊朗革命以及苏联入侵阿富汗“刺激”伊斯兰世界原教旨主义高涨之际,占印度人口主体的印度教教徒,也越来越反对本国世俗政党对宗教少数族群的“姑息”政策。印人党1980年建立之初,为了摆脱“母体”人民同盟激进右翼的形象,曾提出民主和世俗主义等概念同国大党竞争,但这一转变却在1984年选举中折戟。之后,该党回到民族沙文主义立场,但用现代政治话语“包装”印度教特性,从而既区别于传统政治势力又迎合了印度教复兴思潮,在人民院选战中脱颖而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