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日本人不学英文的底气

http://www.CRNTT.com   2014-05-25 10:04:31  


 
  另外,日本也非常重视外语学术著作的翻译和出版。日本的学术出版界已经形成了一种分工制度:数百家出版社各自负责一个专门学科,培养自己的专业翻译人员。这些专业翻译人员不但外语素养高,而且有专业知识水准,熟悉研究前沿。只要有重要的外文科技书籍、文章发表,他们就能够很快地翻译成日文,提供给本国广大科技人员研读。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翻译索引(Index Translationum)的统计,在翻译出版外国出版物的总数量上,日本紧随德国、西班牙和法国之后位列第4位,其翻译出版的外国出版物数量(130,496)约是位居第10位的中国(67,304)的2倍。因此,日本研究者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世界最前沿的科技信息。

  日本科研已形成完善自主的原创学术生态系统,研究者无须精通外语即可从事学术研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对于他们也只是锦上添花

  日本朝野上下对于科技创新都非常重视,其全国科研投入在GDP中的比重(3.67%, 2011年)位居世界第2,研究人员人均科研经费(247,634美元, 2011年)位居世界第3。巨大的科研投入也给日本带来了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厚的效益:2000年以来,已经有10位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仅次于美国;其技术贸易收入仅次于美国,(238亿美元, 2011年)位居世界第2。

  日本学术研究成果之丰富、原创性之高,加上对国外前沿学术信息的引入专业及时,让其学术研究进入了良性循环:研究人员不需要精通外语就可以进行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也无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在查阅外语原文资料上,就能够获取高水准的前沿学术信息。20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益川敏英便不会说英语,也从未出过国,连护照都没有。

  对于日本研究者来说,在《自然》、《科学》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只是扩大研究影响力的锦上添花之举:日本政府并不会因为研究者在影响因子较高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而奖励他们,日本研究机构也绝不会把是否在SCI索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研究人员的职称评价指标。

  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等学术译介组织在对外推介学术成果方面也卓有成效,让世界能够及时了解日本的科技创新成果

  JST作为日本政府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核心机构之一,并不只是翻译引进国外的学术成果,在推介日本研究者的学术研究方面也令人瞩目:其创立了英文的学术期刊电子平台J-STAGE收录了375家日本科学或技术学会发表的论文和会议论文集,论文摘要全部免费,80%的论文可以全文免费阅读。目前,世界上有约120个国家在利用J-STAGE。据《经济学人》报道,2004年到2008年间,日本研究者的学术成果被引用到国际学术期刊的次数在总次数中占5.4%,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德国,位列世界第3。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