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宋林的悲剧,不破局会层出不穷

http://www.CRNTT.com   2014-05-19 11:42:47  


 
  我们再来看看宋林打理华润的业绩单。他于2004年出任总裁,其时华润的总资产为1012亿元、经营利润为45亿元,到十年后的2013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1337亿元和563亿元,增长幅度均超过十倍。举目全球商业界,能够获得如此业绩者亦可谓彪悍,况且,宋林正当盛年,以五十岁的年纪,管理万亿人民币资产和十一家上市公司,在当今全球职业经理人中应该也排不出十位。

  今天的宋林已身陷囹圄,他的罪名尚未公布,但估计会非常的不堪,而他的余生将在监狱和不齿中度过,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悲剧?

  宋林的社会身份很多重,他是“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他的职责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同时他又是一位中组部直管的“党管干部”,在行政上则享受副部长级待遇,这都是一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名词,“商人+党员+官员”的“三位一体”,让宋林的身份变得非常的模糊,在转型未尚完成的中国,“三位一体”的身份让宋林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但同时也令他陷入了另外的一些困境。 

  比如,他的商业才能并不能得到客观的评价,很多人认为,国企经营者的成功俱得益于政府庇护,“在所有的球员中,他的父亲是教练,他的哥哥是裁判”,近年来,随着国家资本集团的畸形壮大,民营企业家与国企经理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彼此互不服气。再比如,国有企业所实现的业务增长并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很多人认为,国有企业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必要的,国企获得的成功越大,对民营企业的压抑就越大。又比如,国企经理人的收入与他的商业成功几乎没有对价关系,宋林没有一分钱的股份,也不享受分红激励,更谈不上“金色降落伞”,甚至他的职务能否保住,都需要某些灰色的权贵保护----- 从宋林案披露的一些信息可见,他之堕落正与此有关。

  自本轮改革开放以来,国企经营者作为一个极其特殊的商业精英群体,其命运跌荡的丰富性是颇值得深研的课题。在我的研究视野中,三十多年涌现出的一些旗帜性人物,其日后际遇非常的两极化,有些人先盛后衰,最后甚至身败名裂,如第一批放权让利试点企业首都钢铁的周冠五、红塔烟草的褚时健、三九医药的赵新先等,也有一些人商而优则仕,如东风汽车的陈清泰和苗圩、中海油的卫留成等,而能够在经理人岗位上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并善始善终者,确乎寥若晨星。

  近年来,不少国企经营者甚至对自身的职业价值产生了怀疑。一位央企领导人曾对我自嘲是“三无人士”---- 无存在感,无论企业管理得多优秀,都得不到民众和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无兑现感,无论经营业绩有多出色,都与自己的收入不匹配,与同资本等级的民营企业家相比更是判若云泥,无安全感,随便任何人都可以“实名举报”,坐车、吃饭、旅行、收受礼物、与异性合影,凡此等等都可能被“一票击杀”。国企当家人的此种“三无情绪”非常普遍,且有弥漫之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