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顺应变革新趋向制定能源发展战略

http://www.CRNTT.com   2014-04-27 09:02:50  


 
  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强化产出效益

  文章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长快的趋势明显,面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中国当前能源消费量约占世界20%,2007—2012年期间的增长量则占世界同期增长量的47.8%,其中煤炭消费增长量占世界增长量的57%,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量占世界增长量的60%以上。煤炭产量过快增长,远超出科学产能的供应能力,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也造成矿难频发、水资源污染破坏、采空区土地塌陷等生态环境问题。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不断增加,2012年已分别达58%和29%,能源安全面临新的挑战。过快增长的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是造成中国东部地区大面积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因此,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既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永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战略选择。

  能源发展战略要改变单纯保障供给的传统思路,须同时调控和引导需求,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的产出效益。“十二五”期间已制定单位GDP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下降16%和17%的约束性目标,“十三五”要同时实现能源消费总量(主要是煤炭)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控制目标,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的过快增长。这样,到2020年,中国可超额完成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所承诺的GDP的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达到45%—50%。

  中国应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比例达15%的目标,其供应量将超过7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日本的能源总消费量。到2030年,这一比例可达到或接近25%,届时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核电发展规模和年新增容量均将居世界前列。同时,应加快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应用,促进能源体系的低碳化转型。

  确立积极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文章称,当前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正治理雾霾,着手控制和减少煤炭消费将有效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到2020年左右,东部沿海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有可能率先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为全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奠定基础。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以及GDP增长由前20年10%以上的高速回落到7%左右的中高增速,有利于转变以不断增加投资、扩充重化工业产能、扩大中低端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方式,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GDP能源强度较大幅度下降。“十三五”期间,产能已严重过剩的钢铁、水泥等高耗能原材料产量,经大幅削减后将逐渐趋于稳定,2025年之前工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有可能达到峰值。建筑、交通部门的能源需求增长,可主要依靠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满足,从而为全国范围内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创造条件。

  到2030年前后,中国将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产能扩张阶段基本结束,经济发展呈内涵式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潜在GDP增长率降低到4%—5%的水平,能源消费增长缓慢。届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成熟,其供应量仍可以年均6%—8%的速度增长,其新增供应能力可以满足总能源需求的增长,化石能源消费量不再增加,从而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峰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控制在110亿吨左右,约比2010年增加50%,而1990—2010年的过去20年内二氧化碳排放则增加了210%。峰值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约8吨,低于日本、欧盟峰值时人均约9.5吨的水平,更低于美国峰值时人均约22.2吨的水平。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