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文扬:西方意识形态的攻防转换大历史

http://www.CRNTT.com   2014-04-16 11:30:29  


乌克兰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月6日,东乌克兰三大城市顿涅茨克、哈尔科夫和卢甘斯克先后爆发反政府抗议示威。
  中评社北京4月16日讯/当乌克兰与台湾陷入“民主危机”,越来越多的人对“西式民主”产生怀疑之际,《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开始带头“反思”。这些西方知识界的夜莺虽然只能吞吞吐吐,但试图主导“反思”、守护意识形态高地的意识令人“钦佩”,颇有冷战后抢夺民主旗帜的劲头。观察者网则推出系列文章,会诊“西式民主”。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文扬撰文“西方意识形态的攻防转换大历史”说,追根溯源,梳理了近现代以来意识形态输出作为一种斗争武器的历史过程。当我们把视角投向历史维度,就会发现在国际政治博弈过程中,我们没有抓住的那些反击机会。反观历史,知己知彼,就能拨云见日地看到,中国应当如何运用战略手段在意识形态攻防中掌握主动权:

  克里米亚的脱乌入俄公投,引起了西方的激烈反应。为了否定这一公投的合法性,西方罗列了众多理由,其中有些理由竟到了不合自身的一贯逻辑、完全落入双重标准的地步。

  多年来高举“人权高于主权”大旗,拿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当儿戏,拿他国的宪法当废纸,怎么到了乌克兰这里,这个标准就又倒过来了呢?

  正在实施的制裁,所针对的是“危害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组织和个人”,试问:这个行为可以被当作新的标准吗?从今以后,那些到处煽风点火、专门危害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西方组织和个人是否也应遭到制裁?

  西方的无力感这一次暴露得如此明显,以至于人们有理由相信,那一面道义大旗,西方真的是扛不动了。想当年克林顿在全球推行人权外交,曾是一呼百应;十年后小布什借自由之名入侵伊拉克,也还应者云集;到了今天,奥巴马想用主权论和国际法来代表国际社会立场,阻止克里米亚之变,却只收获了反唇相讥。
还记得那位前任美国驻华大使李洁明,为了推动台独,此人高调批评中国政府的主权观念“过时”了。现在又如何?美国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主权观念,为什么又不“过时”了?

  从中国的角度看,西方这些翻来覆去的说辞,并不是真有什么道理,都是高级欺骗。西方对外输出意识形态,本质上就是一种“软战”战略,旨在维持其全球统治地位。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重新强调自身的“意识形态安全”,明确表示要抵御西方实施“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

  可问题在于,为什么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西方总是占据着主动,能够咄咄逼人地进攻?而中国这样的国家为什么总是在防御,在抵抗,最终还是防不胜防?在历史上,统治者往往是没道理、没道义的一方,为什么西方这个当今的全球“统治联盟”看起来似乎总是有道理、有道义?如果说西方意识形态的欺骗本质已经被识破,为什么仍然拥有强大的“软战”实力,继续掌握着进攻的主动权?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梳理一下近现代以来将意识形态输出作为一种斗争武器的历史过程,因为其中包含了一次惊人的攻防大转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