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林毅夫:探索世界经济全面复兴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4-11 09:16:52  


    
    林毅夫:改革应该与时俱进。双轨制在以往具有合理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改革。去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6800美元,资本已经相对丰富,除极少数与国防等有关的企业,绝大多数重工业其实已经符合比较优势了。这说明这个产业中的企业有自生能力,不需要保护补贴,只要改善经营就能获利。这样情况下,补贴就变成锦上添花,就需要改革。
    
    今天实施相关改革的条件也更加成熟。现在,绝大部分产业已经符合比较优势,具备市场竞争力。所以我非常赞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把尚存的市场扭曲取消掉,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
    
    问:基于您对发展理论演变的深入认识,和您的全球视野的观察,您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关切的问题是什么?中国政策设计最应该注意避免哪些倾向?
    
    林毅夫:从《中国的奇迹》那本书开始,我们就说中国双轨渐进改革的好处是稳定快速的发展,代价是腐败和收入分配差距大等。
    
    中国文化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断扩大的差距造成的人们心理失衡越发严重。而且这种差距还跟腐败联系在一起,就更引发了对这个体制合法性的质疑。要稳定才能发展。所以,这个问题现阶段改革必须加以解决,但必须对症下药。我认为这个“症”目前来说就是双轨制下对一些市场价格信号的扭曲,对市场的垄断。
    
    随着中国发展阶段的变化,现在深化改革的方向就是矫正那些已经不合适的制度。例如腐败的根源在于有租金,有租金就有寻租。如果将扭曲取消掉,就不存在租金,寻租自然就会减少。这是“釜底抽薪”。
    
    领头龙带给低收入国家的黄金机遇期
    
    问: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国家需要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这给那些目前仍处于低收入阶段的国家的8亿人口,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低收入国家,带来哪些机遇?如何让这些国家也融入到全球发展进程中来?
    
    林毅夫: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普遍不成功。原因在于他们基本上以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理论做参照,但历史基础和现实状况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过去半个多世纪有几个发展中经济体已成功跻身高收入行列。尽管很多政策不能机械照搬,但成功背后的道理是可以参考的。
    
    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对别的收入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讲,是一个黄金机遇。这在历史上也有经验,如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产业转移,就给当时的亚洲四小龙提供了战略机遇,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也同样给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带来机遇。
    
    过去讲的是雁行模式,现在我讲领头龙模式。中国大陆现在制造业雇佣1.5亿人。中国制造业升级所释放出来的机会,可以说是二战以后第三次转移,对其他收入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讲是难得的机遇。其他发展中国家要抓住这个机遇,就必须形成一个“有为的政府”,因势利导地克服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必然遇到的外部性问题,并按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