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潘光旦的人文情怀

http://www.CRNTT.com   2013-09-08 08:41:03  


1941年清华大学30周年校庆时在昆明迄西会馆留影,左起:施嘉汤、潘光旦、陈岱孙、梅贻琦、吴有训、冯友兰、叶企孙(董奋珍藏)
 
  “仁者爱人”。潘光旦是仁者。他爱人类,爱国家,爱民族,爱学校,爱同事,爱学生,爱家人。为强种兴国,他重新认识遗传学,倡导优生学。他爱国不落人后,“几乎参加了所有的清华学生运动”,“曾担任学生代表团的中文书记,负责各种文件与宣传品的起草”。突出的是在1921年6月北京教育界李大钊领导的“八校教职员索薪团”罢教索薪斗争中,清华学生出于义愤,举行“同情罢考”,遭北洋政府的残酷镇压。潘光旦所在的“壬戌(1922)级最为坚决,学校当局给予“留级一年”(一说不考者视自动退学论处)的处罚,经过斗争,原决定撤销了,但当局要求罢考学生必须写“悔过书”。壬戌级有八人拒悔,被开除“级籍”,潘光旦是其一。潘光旦宁肯牺牲出洋机会,也要据理力争。闻一多对他十分敬佩,在家信中写道“圣哉光旦,令我五体投地,私心狂喜,不可名状!”次年7月,时过境迁,学校才让他出洋。

  1932年,即“九.一八”事变次年,潘光旦发表《中国民族生命线之东省》,说明东三省本是中国的土地外,还证明它是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的滋生地,呼吁“决不可沦入日人之手”。

  1941年,潘光旦加入民盟,在昆明参加筹建第一个省支部,积极参加抗日反蒋爱国民主运动。历任民盟一、二、三届委员,第一、二届中委等职。1946年1月,他与闻一多、费孝通、吴晗联名发表《四教授致马歇尔将军书》,揭露国民党政府的独裁本质。6月,代表云南民盟支部,三次召开座谈会声明民盟反内战、要和平,反独裁、要民主的坚定立场。闻一多、李公朴被暗杀后,他成了暗杀的对象,不得不与费孝通等进步人士借昆明美领事馆避难。未几,他出版新著《自由之路》,发表对建设新中国的设想,表达了对实现以民主化理念建国的强烈渴望。后来迫于国民党政府的压力,学校将潘光旦由教务长改任图书馆长。

  1949年10月1日,潘光旦拄着双拐到天安门游行,欢呼新中国的诞生。后来参加土改,到苏南农村搞社会调查,他从不甘人后。1954年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作为教育家的潘光旦,他爱校如家。梅贻琦的著名文章《大学一解》就是潘光旦起草的。1935年他在清华教务长任上,严守校规,不徇私情。一次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写信给潘,想让其两个儿子到清华旁听,他婉拒:“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无独有偶,14年后,潘光旦又接到一项同类托请。“与沈衡(沈钧儒)老谈起文孙来清华旁听事;此事衡老循其孙之请,转托高教会对清华指令办理,于法绝对不妥。”“今衡老以人民最高法院院长之地位,作此强人违例之举,不仅对清华不利,对己亦有损令名,而高教会肯以指令行之,亦属太不检点;余旨在劝衡老收回此种请求,渠似不甚领悟,甚矣权位之移人也。”(1949年10月28日日记,《潘光旦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98、99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数月后,沈老的孙子又携书往潘宅商讨旁听事。“……余就此举对各方面之不利剀切言之……至余或因此而开罪衡老,开罪于当今之大理,则不暇计及矣。”(11月9日日记,同上)其实潘光旦当时已不在其位,大可一推了之,但他为坚决维护清华的制度,积极地说服当事人,不怕得罪人。他是一位刚正不阿,“不识时务”者!

  潘光旦以嗜书如命而闻世。在清华图书馆长位上,病退的高女士将自己收藏的一大批历代妇女著作送他,他不据为己有,连同自己的这方面藏书一并捐了。

  作为教师的潘光旦,他热爱学生。他喜欢演讲,还爱和学生互动,使学生有如沐春风的喜悦。不但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学生还可以自由地到他家去讨教。大事小事“他总是诚恳地替你解答。”学生说“潘先生的为人也同他的圆圆的脸一样的和蔼可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