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德国人是如何用文学反思纳粹的?

http://www.CRNTT.com   2013-08-31 08:47:57  


 
  再说那位瓦尔泽先生,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时隔四年他写了一部《批评家之死》,书中一位作家宣判了一位批评家的死刑。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位权力欲膨胀的批评家的原型就是德国家喻户晓的文学批评沙皇莱尼茨基,而他恰好是一位犹太人。书中那位批评家自私、自恋、自大、刻薄,因此反对者认为这是一部反犹主义作品,这些性格描写是对犹太民族的诋毁和丑化。而批评界对该书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其意识形态层面,对其文学价值倒是不怎么关注。一片喧嚣声中,此书也一跃成为畅销书,读者难道只是想看一部有关谋杀的侦探小说么?这一系列的风波都和那段“过去”密切相关,难道德国人真的摆脱不了这个魔咒吗?

  以上的争论都还是形而上的口舌之争,影响范围大多局限于国内。相对而言,每每发生右翼分子袭击外国人事件,都会引发国际关注。其实类似事件在欧洲其他国家也会发生,但人们的眼睛似乎就盯着德国。不能不说,原因还在于那个“过去”。人们不禁问,难道对历史如此敏感的德国还允许这些人堂而皇之的游行不成?是的。

  除了零星的小规模游行外,每一年,来自全国各地新纳粹代表们都会聚集在某个中小城市,举行一次规模较大的游行活动。我曾亲历过一次在哥廷根的活动。新纳粹们在众多防暴警察的包围下依照规定路线在市区的街道上行走,这些身着黑衣的光头党们边走边喊着沉闷的口号。说是说来自全国各地,但人数也就两三百人,还不及在场维持秩序的警察人数多。要说起声势来,那就更不如反纳粹游行了。凡是纳粹游行之处,必有反纳粹游行相伴,这几乎成为一个定律。各界人士,从市长、议员、公会代表到学者、普通百姓,都加入到游行队伍中。每当新纳粹们喊口号时,都会被反对者们的声浪所压制。在两队游行队伍之间,防暴警察会组成隔离带,以免双方发生冲突,即便如此还是会有左翼人士试图袭击新纳粹们。

  此外,反纳粹人士们还组织了演讲会、音乐会等软抗议活动。按照他们的话说,这是要向世人展现一个好的德国。纳粹游行短短一两个小时就草草收尾了,而反抗活动则继续,待到新纳粹们被押上火车,反纳粹游行就变成了一场派对,大家自娱自乐起来。

  别看这不到大半天的闹腾,花费据称要上千万欧元。怎么要这么多钱呢?这些纳粹代表从全国各地出发都有各地或联邦警察陪同,回家也要护送,倒不是说他们是什么贵宾,实在是怕他们在路上惹出什么麻烦。为了维持游行的秩序,除了当地警察,还要从全国各地抽调大量警力支援,天上的直升机,地面的车辆,单是这交通运输费用就非常可观了。还有其他费用,例如此类游行都是周末进行,很多人员出动都算加班,加班费可是双倍的。这些支出可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怪不得不少老百姓发牢骚,干嘛为不得人心的新纳粹游行埋单呢?官方的回答很简单:我们打心底里不支持(否则就无法解释政界人士为什么要参加反纳粹游行),可宪法规定了言论自由,作为公民的新纳粹分子也不能剥夺其正当的权利。但是相关法律又规定,不得在公开场合使用纳粹标志,呼喊纳粹口号,否则就是违法,因此新纳粹分子在游行时也得遵守这一规定,否则就要接受法律制裁。所以他们游行堪比带着镣铐跳舞,哪里能有什么声势。虽说有集会和言论的自由,但这样的游行绝不会获批在柏林这样的大城市举行。之所以选择小城市,其实是组织者和政府协商的结果,规定的路线规定的时间,最小的代价(“维稳”措施好做,成本也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