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现代大学制度才能遏制高校腐败

http://www.CRNTT.com   2013-08-01 12:30:28  


  中评社北京8月1日讯/上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日前撰文《现代大学制度才能遏制高校腐败》指出,(中国大陆)高校屡曝腐败丑闻,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的决策权集中在行政领导,不论是招生,还是财务、基建、后勤,以至学术决策,主管领导几乎都可一个人说了算,由于权力过度集中,决策不透明、缺乏监督,出事是迟早的。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常务副院长陈英旭出事了。检察院的起诉书显示,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陈英旭用自己课题总负责人的身份,将1022.6646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己有。就在差不多的同时,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校长、书记相继落马,据报道均与新校区建设等基建腐败相关。

  高校领导、科研人员腐败,已不是新闻,这两起事件,之所以引起舆论关注,一是因为太富“戏剧性”,居然书记、校长一锅端,以至于学生的毕业证都两次回炉再造;二是数额太大,贪污课题经费达千万元,令舆论震惊。

  近年来,对于高校发生的教育腐败、学术腐败,教育主管部门没少花工夫治理,曾要求严把工程建设关,严把财务关,严把招生关,严把领导班子决策关,还发布了《直属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对学术腐败也明确提出要“零容忍”,可还是接连出事。这表明,单靠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已经无法治理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而必须分析这背后的制度根源。

  高校屡曝腐败丑闻,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的决策权,集中在行政领导,不论是招生,还是财务、基建、后勤,以至学术决策,主管领导几乎都可一个人说了算,由于权力过度集中,决策不透明、缺乏监督,出事是迟早的。而对于科研腐败,去年北京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两名承办多起该类案件的检察官就曾呼吁,传统科研经费结算制度已成滋生腐败的温床,亟待变革。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