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的印度洋战略露出端倪

http://www.CRNTT.com   2013-07-27 08:38:23  


  
  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对中国的崛起始终抱有谨慎的态度,一方面美国政府高官不断地宣扬中国威胁论;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制定亚洲政策的时候,不得不采取积极务实的态度,与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中美两国战略对话会议的内容不断增加,中美两国元首的会晤更加频繁,所有这些都说明,美国决定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并且准备采取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与中国进行战略对话。尽管美国在东亚地区给中国制造了不少麻烦,甚至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的问题,在领土主权方面牵制中国。但是,面对中国的不断强大,美国政府已经深切地意识到,传统的地缘政治关系必须改变,中国走向太平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美国在印度洋地区合纵连横,试图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重蹈太平洋的覆辙。正因为如此,美国虽然对中国寻找印度洋出海口感到不快,甚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中国制造麻烦(譬如,暗中支持缅甸政府破坏中缅两国业已达成的合作协议),但是从整体而言,美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甚至不如在太平洋的影响力,要想全面阻挠中国与印度洋国家合作,美国心有余而力不足。 

  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昂首挺胸走向印度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就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首先,中国必须充分了解东南亚国家政治的复杂性,未雨绸缪,防止由于政权的更迭或者政变的发生,而导致中国的重大利益受到损害。中国与缅甸合作修建大型水库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中国水电公司已经投入巨额资金,在缅甸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缅甸地方政府的反对以及中央政府的顾虑,使得大型水库项目被迫搁浅,中国遭受巨大损失。今后中国在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过程中,既要在合同中增加有关政治风险的预防条款,同时又要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际工程投资合作的商业惯例,增加有关临时仲裁的条款,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中国在印度洋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周期相对较长,投资收益回报相对较低,如果面对突发性的政治风险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那么,中国企业的利益就会遭受重大损失。因此,除了充分了解合作国家的政治关系之外,中国政府应当对中国企业走向印度洋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帮助中国企业制定更加合理的合同条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政治风险转化为法律风险,并且通过可控制的解决争端机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中国再也不能为了政治的利益而在商业活动中作出巨大的牺牲,也不能因为解决商业纠纷而损害中国与印度洋国家的政治关系。中国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签订有关合作协议的时候,对可能发生的政治动荡、军事政变以及其他可能导致“合同落空”的情形作出明确的规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国的利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