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我的朝韩亲戚

http://www.CRNTT.com   2013-06-28 12:08:16  


  中评社北京6月28日讯/自19世纪中期往后的一百年间,因战争饥荒和其他原因,朝鲜半岛不断有人来到中国东北,所以许多中国朝鲜族家庭在朝鲜和韩国两边都有亲戚,这些年来,他们与这两国亲戚之间的交往和关系的变迁,也是3个国家发展变迁的一个侧影。南方人物周刊日前刊载文章《我的朝韩亲戚》: 

夜色中的拜访

  在2008年之前的每个冬天,对岸的阿姨都会悄悄趁夜色从冻结的鸭绿江江面上跑过来。这不仅仅需要勇气,很多时候,更重要的是打点好巡逻的朝鲜哨兵。他们很容易满足,而且会给予她返程时的便利。

  朝鲜人身手很好,文正涵一直这样觉得。那些在夏天里从对岸游过来的十几岁孩子,手里拿着塑料袋裹着的几条风干的明太鱼,依然能轻松游过江心最湍急的部分。他们瞅瞅他手里的旧衣服,根据成色利索完成交易,又转身回了。

  这是一条每天都在变化的国境线。根据中朝协议,两国边界的宽度以鸭绿江水面宽度为准,只要在河中不上岸便不算越境。文正涵有时游向对岸,试图体验一下非法越境的刺激。对岸大盖帽、土黄色军装的朝鲜哨兵便冲他做出阻止的手势,“回去,回去,不要过来。”

  如果他继续前进,上岸,哨兵或许会掏枪,但他知道这只是吓唬。对岸的山头看起来光秃秃的,那边的人面黄肌瘦,长辈们也不大谈论那里,因为“没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文正涵的家族是朝鲜半岛的移民后裔。自19世纪中期往后的一百年间,因战争饥荒和其他原因,朝鲜半岛不断有人来到中国东北。有个在中国朝鲜族中流行的说法是,若以中朝边境线对折地图,那么就能得到中国东北朝鲜族在半岛的祖籍分布:靠近边境线的先行者过境即安营扎寨,那么南边的后来者只好迁往远方腹地。

  在语言上,中国朝鲜族与朝韩两国已有了一些差别,但并不影响沟通。朝鲜阿姨来到文正涵家,跟长辈们拉起家常,并无障碍。她感慨在金日成时代,他们的日子比现在强,也比那时的中国好。姥姥点头,说那会儿我们是沾你们光的。

  姥姥中文不好,家里装了个卫星天线,能收到韩国节目。阿姨过来时,姥姥就会把信号换到中文频道,怕刺激到她。阿姨曾在这里看到韩国人在节目里讽刺朝鲜领导人,她很生气。

  “她对首领(金正日)非常崇拜,就像中国人在‘文革’时对领导人的崇拜一样。”文正涵说,“你能看出来她知道自己国家穷,但你不能骂他们。”

  文正涵并不确切了解阿姨在朝鲜的生计。他只知道她有两个孩子,儿子参军入伍,女儿在艺术团唱歌。她的家境应该还算不错。阿姨与文正涵的母亲都生在1960年代,跟母亲比起来她显得黑一些。她的脸色不是很好,聊天时常说起自己生病。

  在半个多世纪里,两家的来往从没有中断过。过去,文正涵的姥姥和母亲都去过朝鲜走亲戚。只是从1990年代以后,两边的往来慢慢变成了单边。阿姨一般会在文正涵家里呆两三天,留下她带过来的海产品,带走一些人民币和旧衣服——中国货在那边很抢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