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工业复苏乏力凸显转型之重

http://www.CRNTT.com   2013-05-15 08:55:30  


 
  其次,一般而言,制造业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资金,微观层面经营情况恶化进一步导致新增投资能力受限,增长后劲严重不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增速下滑,其中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累计同比增速19.6%,较前两月明显下滑。更趋严重的是,由于亏损面不断扩大(目前企业亏损面已升至20.7%)导致企业账款拖欠现象严重、账款构成比例上升,应收账款回收和资金回笼困难,许多企业不得不通过增加负债来弥补资金缺口,杠杆率攀升至高点。

  此外,需求与生产的失衡可能意味着库存水平去化低于预期,制造业投资增速调整较为缓慢,目前,中国约有30%~40%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工业落后产能占比达到15%~20%。即使制造业增速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相关行业的过剩产能仍然无法消化,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数据显示,4月的PMI初值回至50.5,尽管仍然站在50的枯荣线之上,但是扩张的波幅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下降,远低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从季节性角度看,PMI旺季偏淡决定了弱复苏格局更趋减弱,中国经济复苏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远远超出人们的估计。

  本质而言,由于周期性政策依赖于高杠杆领域(特别是基建投资)来推动增长,同时私人部门的制造业投资需求受到抑制,高于GDP复苏速度的杠杆增速可能难以避免。因此,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及主要矛盾看,寄希望于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经济增速让位于经济结构调整,并给未来增长留下空间已成必然。

  文章认为,制造业投资增长乏力其背后是中国经济艰难转型的缩影,制造业正是中国经济转型不可承受之重。从短期因素来看,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经济循环体系,发达国家消费模式的调整,对出口导向特征明显的中国制造业形成较大的结构性制约。更为重要的是,受能源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等影响,以中国制造为代表的传统竞争优势正逐步减弱。

  文章称,短期的刺激政策已无法完成“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必须把经济增长重心放到推动整体战略转型和深层次改革上来。宏观调控应由总量调控转向结构调控,经济增长的重心要由宏观经济层面上扩大出口,增加消费和投资成为主导的增长转向微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提高要素效率上来,真正靠内生力量启动新的经济增长循环。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