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能够承受等待改革的成本吗

http://www.CRNTT.com   2013-03-04 10:19:48  


  中评社北京3月4日讯/“中国面临诸多关键的改革,民主、法治和宪政,都是中国应该推进的改革,是中国人应该实现的梦想。我们的确需要时间来等待条件成熟,但我们也要自问:中国能否承担得起改革推迟带来的负担呢?”财经网日前登载贺军的文章《中国能够承受等待改革的成本吗?》: 

  十八大之后,新一届党和政府是否大力推动改革,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从十八大文件来看,强调了继续推动改革。从中央领导的讲话来看,也强调将继续推动改革和开放,改革甚至被视为中国未来发展潜力的来源--"改革红利"。

  然而,改革究竟是停留在中央文件和领导人的口头上,还是作为执政的行动真正开始推行?目前我们还无从知晓。国内很多知识分子之所以高度关注问题,实际上也是在担心未来中国面临的许多重要改革难以推动,中国的发展会陷入一个僵局之中。

  观察公共舆论可以发现,对于中国的改革,国内经济学家现在普遍存在急迫而失望的情绪,德高望重的吴敬琏先生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八十多岁的吴敬琏先生近期不断谈中国需要政治改革,谈改革需要超脱的中央进行顶层设计,谈中国不要学"威权主义+强势政府"的新加坡,谈普世价值……反映出中国的知识界、经济学家对改革的担忧。众多问题云集在一起,大家发现如果不搞这三条--建立法治、推进民主和实现宪政,今后的中国很可能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最终只会越来越糟。

  不过,在安邦的智库学者看来,情绪归情绪,如果要将之付诸行动,恐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估计,从目前到中国推动深层改革的条件成熟,他个人估计起码也要5-10年以后再说了。然而,中国的问题在于这个时间,压力也在于这个时间。因为条件不成熟而推迟改革,那是中国内部的事,或者说是政府的事。但形势也许不等人。众多经济学家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形势的演变,尤其是对竞争的演变是心中有数的。陈功担心的是,到了改革条件具备的时候,中国的政治环境倒是成熟了,但到时改革所付出社会成本可能就会大增,人人付出的代价都很大。陈功认为,中国的压力就在于此,不宜冒进,但又时不我待,这是中国的真实情况,也是让人无奈的情况。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