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操作罢免等于关上朝野对话大门制造对立

http://www.CRNTT.com   2013-01-16 08:43:58  


 
  或许,苏贞昌这样做,既有可能是感受到台联党锲而不舍地进行罢免“总统”的连署,已经威胁到他的泛绿共主地位,因而必须抢回话语主导权;也有可能是火大游行有超过十万人参加,这把火烧昏了他的头脑,他就感到必须与蔡英文作出区隔,不能再跟着她诉求于举行国是会议,因而就彻底推翻自己也曾认同,并以拿来主义态度作为与马政府进行讨价还价的这一诉求,转而采取民进党曾经长期使用的对抗策略了。

  实际上,举行国是会议原本是蔡英文提出来的,苏贞昌本来颇不以为然,但由于得到不少民进党人的呼应,苏贞昌担心会被蔡英文夺走党内话语主导权,也就接过了这个口号。其策略意图是,透过朝野举行国是会议凸显民进党在台湾地区政治事务上的重要作用,及他作为最大在野党领袖与“总统”“平起平坐”的政治地位,而且民进党提出的政策诉求也能成为“总统”施政的重要内容。

  正因为国是会议已被苏贞昌持之作为抬高自己的阶梯,也因为国是会议的位阶甚高,不等同于一般对话式会议,因而遭到马英九拒绝,并提出了马苏会的反建议。实际上,所谓“国是会议”,按照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系教授刘义周早前的解释,其中的“国是”是是非的“是”,因而代表着将“国家”重要的计划与政策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当“政府”要执行政策时,由所属机关拟定,再送“立法院”审查,通过后就可执行,这是体制内的做法。“国是会议”则是体制外的活动,是朝野专门针对“国家”的重要计划、政策来进行讨论的会议。当朝野对“国家”政策存有质疑和不明确的时候,即可对议会提出召开的建议,没有固定的召开时间。

  因此,在台湾地区的政治史上,只是召开过两次“国是会议”,其中一次又叫“国家发展会议”。但最具历史意义的是一九九零年六月下旬在圆山饭店举行的“国是会议”。当年三月中下旬,在“国民大会”选举“总统”的前夕,六千多名大学生发起了“野百合学运”,集结在中正纪念堂广场上静坐抗议,提出了“解散国民大会”、“废除临时条款”、“召开国是会议”、以及“政经改革时间表”等四大诉求。李登辉籍此诉求,压制国民党内的“非主流派”,并推动带有“独台”意识的“总统”直选。于是依照其对学生的承诺,在三个月后召开“国是会议”。一百五十位与会各界代表除了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外,还包括“美丽岛事件“受刑者、民进党领导人和“海外黑名单”人士。此次“朝野协商”针对“国会”改革”、“地方制度”、“中央政府”体制”、“大陆政策与两岸关系”、“宪法”与临时条款修正方式”等五组议题逐一讨论,最后达成“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回归“宪法”、“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修宪”采取一机关两阶段方式”、“修宪”以《“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名之”等共识,并一一透过法定体制逐一落实。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