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驾校费用疯涨,伪市场化下的垄断作祟

http://www.CRNTT.com   2013-01-15 11:42:28  


 
  ■ 封闭市场,僧多粥少

  在驾照的申领考试程序上,交管部门变相禁止“公民自学”,只有通过驾校才能得到驾照考试机会

  肆无忌惮的驾校涨价,是驾培市场过度垄断的结果。一方面,各地交管部门严格限定当地驾校的数量;另一方面,物价部门又对其收费进行价格指导。此外,政府的交通部门联手交警,出台的一些驾驶学习的“限制性规定”,除少数地区外,各地交通法规规定,想成为一名机动车驾驶员就必须参加驾校培训并由驾校统一申办驾考及驾照,申请驾照考试报名必须出具《驾校培训记录》。这也就是说, 如果不交费参加附属于公安部门的驾校培训也就无法直接参加驾驶员资格考试更不可能获得驾照。这样的政策将想申领驾照的人逼到驾校这“一条路”上。

  在相当封闭、明显“供给不足”的驾校市场,即便价格再高、涨幅再大,也要选择驾校培训

  作为政府行政审批下的产物,各地确实存在很多家驾校,驾校与驾校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然而,在政府审批和价格管理之下,所谓的驾培市场虽然也能实现部分市场要素的流动,但在交通管理部门严格的准入限制下,驾校市场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封闭、明显“供给不足、求大于供”的市场,即“伪市场”。政府的行政审批意味着设定了地方驾校开办总数,完全通过行政许可的方式排斥竞争者介入竞争,被准入者竞争对手将会很少,公民选择余地过小,而相对模糊的政府指导价,又给了驾校太大的自我定价权。即便定价不公平,培训人也不得不接受。以南京市为例,仅2011年该市就有22.58万人考取驾照,而培训这20多万人驾校只有几十所。正是这种供不应求的畸形关系,不仅使驾校的培训费逐年上涨,而且大多数驾校都“偷工减料”,扣克学员的学习和驾车实习的时间。由于政府主管部门对驾校发展的限制,造成市场“僧多粥少”,使得驾校的霸道愈发嚣张,学员根本就没有讲价的余地。

  从制度背后相关利益分析就会发现,制度的背后潜藏着一条巨大利益链,有学者称之为政府依法行政所必须超越的“部门利益”。公安、交通部门参与举办驾校、参与驾校培训业务,在驾驶培训高额利润的驱动下,有关部门通过非法增设行政许可等手段,剥夺了公民学习驾驶技术的其他选择权,形成了对驾照考试培训的垄断,堂而皇之地将利益输往驾校。这正是驾校热衷于涨价的根本原因,涨价是政府管制与驾校逐利本性的共同产物。

  目前,驾校招生火爆、考生增加,交管部门对驾考考量做出限制,人为地造成更严重的“供给不足”的现状

  另外,在现有的垄断格局下,目前全国各地多数驾校招生火爆,然而,部分地方交管部门却对驾照考试进行新的考量限制。以上海市为例,据《东方早报》报道,业内人士透露,根据公安部的有关规定,驾考考量由考试场地、考试设备、考试车辆和考官数量这四个条件决定。之前上海市车管部门有70多名考官,再外借70名,共有140多名。但根据新规,外借考官不能超过40%,上海现在的考官数量已经减到110多名。原先大路考一般只考2公里,一名考官一天可以考26-28人,而现在增加到3公里,一名考官一天就只能考20个人。在考生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于驾考考量做出新的限制,人为地造成了更加严重的“供给不足”的现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