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东亚共同市场的前景和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3-01-11 08:48:37  


 
  相比较而言,这三国反而对东北亚内部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够热心,虽然十年前就有领导人提出中日韩自贸区设想,但各方对开启谈判的准备工作和政治诚意严重不足,以至于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以后各方才日益认识到本地区的经济贸易自由化对各成员国的重要性。

  中国目前已经是日本和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对日韩贸易也在中国贸易总额中占有相当份额,三国间的人员往来也日益密切。然而,出于保护国内产业的需要,三国间的关税壁垒和其他贸易限制仍然较高,各方对投资和人员往来仍然有较多限制,三国间经济互补的巨大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目前,三国间的相互投资仅占三国对外投资总量的6%左右。

 一旦自贸区建立,三国间商品、资本乃至人员的流动将更加顺畅,跨国厂商可以大大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利润,而消费者也可获得价格更为低廉的商品,中日韩三国的总体经济利益都会有所增加,从而形成多赢格局。有调查显示,中日韩三国的企业界多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持支持态度。

未来两年是自贸区谈判的黄金时段

  东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长期滞后于欧、美以及本地区的经贸依赖关系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成员国之间因历史和现实领土纠葛而产生的政治隔阂。中日作为本地区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两国关系在上世纪80、90年代曾有过一段时间蜜月期,但最近十多年却因钓鱼岛纠纷和其他历史问题而不断恶化,两国民间对彼此的敌意在不断的积蓄,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两国政府和领导人需要具备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才能让理智战胜情感,推动互利双赢的经贸合作不断向前。

  2012年虽然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掉入谷底,但中日韩三国都已顺利实现领导人的更迭,新任领导人在考虑周边政策时,可以较少受到民粹思想的干扰,更多从本国和本地区的长远战略利益出发去制定政策。因此,未来两年应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黄金时段,只要各国新的领导层以本国和本地区的长远经济利益为优先考虑,就能够逐步超越政治隔阂,将谈判推入下一阶段。

东亚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东北亚三国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遭遇重重挫折,彼此政治互信的缺乏和国内某些产业的反对必然构成各种障碍。日韩一直对开放本国农产品市场顾虑重重,而中国的高科技、石化等行业则担心冲击过大。然而,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客观需要和东亚经济的持续崛起,本区域经济一体化从长期来看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