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着力推进消费主导经济转型与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2-11-04 08:47:50  


 
  关键是加快推进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

  文章指出, 着眼于未来10年中国的中速增长目标,加快推进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既是短期政策的着力点,又是中长期发展的重点;既是发展面临着的突出矛盾,又是改革面临着的重大挑战。

  1.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大战略。

  释放消费,需要一个坚实的平台作为依托。从中国现实情况看,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平台支撑。第一,城镇化拉动投资需求。初步估计:每增加一个市民,需新增综合投资至少10万元;城镇化率每提高1~1.5个百分点,需新增1500~2000万人,年综合投资大概在1.5~2万亿元左右。第二,城镇化拉动消费需求。中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比约为3.3:1,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合理转入城镇就业和生活,其收入与消费必然会明显增加。

  中国以城镇化为主要依托的需求潜力释放,是未来10年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优势。如果说未来10年仍有战略机遇期,主要在于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内需释放,有可能使中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继续创造一个大有可为的“黄金10年”。为此,破题新型城镇化,充分释放城镇化的需求潜力,是扩大内需的战略性选择。

  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率在30%至70%的时期,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3%,正处于加速发展区间,未来10年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具体来看,中西部城镇化率与东部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未来10年中、西部城镇化率仍有15~2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有可能成为中国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亮点。总的估计是,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率有可能每年提高1或1.2个百分点,2020年将达到60%以上。

  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点。这是因为,城镇化意味着农民变市民,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和集聚;城镇化为中等收入者的逐步增多创造了条件,它是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载体。从实际情况看,中国人口城镇化率的水平是比较低的。2011年城镇化率为51.3%,其中包括了1.6亿的农民工,若按户籍计算只有35%左右。这个比重,明显低于世界银行统计的中等收入国家平均48.5%的水平。这也表明:一方面中国人口城镇化的转型大有空间,大有可为;一方面中国人口城镇化的差距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是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重在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真正解开这个“二元方程”。这涉及多方面的体制问题,需要统筹解决。例如:能不能在未来的5年左右初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并由此为流动人口管理寻求新路。此外,还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人口政策的调整、行政区域调整、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农村社区体制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制度创新。只有这些方面的改革破题了,才能为人口城镇化的转型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

  2.以扩大消费促进投资转型。

  关键是以消费拉动投资,并形成投资转型的动力。消费既是增长的目的,也是增长的动力。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仅在于消费能够直接拉动增长,而且消费可以带动投资增长,引导投资结构优化调整。

  尽快改变投资结构。中国尚处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投资率是符合基本国情的。问题在于,现行的投资率长期偏高,投资规模增长长期过快,是不可持续的。当前,适应全社会消费需求规模增长与结构升级的大趋势,需要尽快改变投资结构。首先,要加大公益性项目的投资。应当说,这方面的投资增长潜力很大。其次,要加大消费供给能力的投资。以文化产业为例,未来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11年的3%上升为5%左右,估计需要4万亿元的投资。第三,要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投资。

  优化投资资金来源。投资的可持续取决于社会资本是否成为投资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社会资本的投资占大头,例如70%以上,经济才有活力,投资才可持续。当前的突出问题在于,政府与国有企业的投资增长过快,民营资本的投资意愿不足、投资信心不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