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钓鱼岛之争与中国外交政策前瞻

http://www.CRNTT.com   2012-10-10 09:48:34  


外交部:中国政府捍卫钓鱼岛领土主权决心坚定不移
  中评社北京10月10日讯/学者熊光清今天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钓鱼岛之争与中国外交政策前瞻”说,虽然中国在钓鱼岛之争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一反相当长时间内被中国民众所批评的软弱的外交政策,对外表现出比较强硬的姿态,但中国外交政策在最近或者短期内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当前中国在外交政策中应着重考量并处理好几对关系,方显大局观念和战略意识。详论如下:

  最近,中国在钓鱼岛之争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彰显了中国的国家实力和中国政府的外交智慧,这不仅一反相当长时间内被中国民众所批评的软弱的外交政策,对外表现出比较强硬的姿态,似乎预示着中国外交政策正在发生某种重大变化,而且也非常有效地平息和化解了国内民众对政府外交政策的不满,有效提高了政府的权威,为中共十八大的召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但是,中国外交政策在最近或者短期内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仍然是争取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尽管遭到很多人的批评,但它仍然将是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外交政策的基调。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从中国的历史传统、国家气质和社会发展态势来看,都是外交的必然选择。从国际权力结构来看,短期内也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尚不存在某一种新兴力量,能够从根本上颠覆现有国际秩序。中国作为现存国际秩序的受益者,更多地是维护而不是挑战它。当然,在一定区域范围和某些具体问题上,可能存在挑战现存国际秩序的现象,这可能影响到中国某些具体外交事务政策的变化,但是,它不会导致中国外交在战略目标和战略手段方面的根本性变化。

  从中国外交的决策机制来看,由于中国最高领导层实现了集体领导(有些人把中国看作一个专制色彩很强的国家,但它绝对不是个人集权的国家,“一个人说了算”,在当今中国高层政策圈根本行不通),个人因素能够对中国外交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力非常有限,我们很难看出中国外交政策的个人色彩。这使中国外交政策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不会因为领导层的变化或者个人喜好,外交政策就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或者在微观外交事务方面,产生明显背离宏观外交政策的重大事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