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祝华新:打捞沉没的声音

http://www.CRNTT.com   2012-09-19 12:02:41  


 
  祝华新:我一直强调,今天党的新闻宣传战场需要历史性地转移,光在官方媒体写多少舆论导向正确的文章,有可能效果等于零。执政者和党的文宣部门应该问问自己,今天有没有这样的底气,走到新浪微博,走到天涯社区,走到人人网,和网友展开对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真正做到“入耳入脑”——这是80年代中央书记处对党报的要求。

  人物周刊:这是在舆论上抢阵地吗?

  祝华新:抢阵地——这个词政治性太强了一点。我们强调,现在已经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党和政府手里应该也夺回一些麦克风吧。阵地容易理解为敌对的,我们认为舆情还是人民内部矛盾,舆情不等同于敌情,舆情还是需要政府认真化解,舆情的表达主体是公众。

党内许多高级干部都在使用微博

 人物周刊:你的乐观基于什么?

  祝华新:互联网推动了政府倾听民意和保障了民众的利益表达,这让我想起了孙中山先生一百多年前写的《民权初步》。中国人的训政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老百姓帮助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学会政治的运作,政治必须引入民意因素,以民意作为重要参照系来制定和修正决策。还有一个是,老百姓在获得空前巨大的言论场上,学会政治表达,妥协、包容,形成政治共识,来推动社会渐进改良。在这方面政府和老百姓都要学习和提高。

  网络舆论某种程度上还原了社会真实的意见构成,让老百姓的民生权益问题呈现在政府面前,让政府决策有利于朝着解决现实生活矛盾的方向推进,我觉得互联网为中国下一步的实质性的变革做了最重要的准备。

  人物周刊:大家担心微博有一天会被取消。

  祝华新:不可能,从今天看,微博已经成为社会运转的基本元素,像空气和阳光一样,很难想象哪一天突然宣布把大家都关到黑屋子里去。某种程度上,今天取消微博就像实行军事管制一样,执政者不会选择这样的下下策。

  人物周刊:那些叫“亲”的政务微博你如何评价?

  祝华新:政务微博核心还是在于权威性,认真解读民意,倒不一定要卖萌。大家也没指望你在微博解读多少事情,更多的是民众内心的“集体焦虑”需要人去倾听,倾听是第一位的。我不主张把微博变为网上的信访。当然,我们希望通过微博唤醒官员的良知和公务员的担当感,通过微博暴露一些问题,借此修复线下的管理制度。

  人物周刊:有人会说,这些亲民的态度是一种麻醉的手段,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祝华新:也不能这么说。今天我们不是上网作秀的人多了,而是太少了。我们呼吁更多人到网上来。去年江西抚州爆炸案,农民钱明奇为了住房两次被强拆,10年上访,开通了3家微博,向名人倾诉自己的遭遇。爆炸案后,闾丘露薇点开自己的微博,发现就在两三天前还转发了这个微博,吓得后脊发凉,感慨这个卑微的小人物一辈子不曾被人听见,直到那一声巨响。我们希望更多无助声音被听见。政府要表现出愿意倾听的姿态,哪怕有一定的镜头感,也是积极的现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