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庚欣:“民间保钓”的方向与分寸在哪里

http://www.CRNTT.com   2012-09-06 10:10:16  


 
  可是,在今天这样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韩文明显“缺乏把握多种矛盾关系的能力”。中日关系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大国及邻国关系,中日之间的矛盾是非常深刻、沉重、复杂而又敏感、微妙、纠结的。仅明治维新以来的历史恩怨及反省这一项的庞大体积及复杂纠葛,可能就超过整个欧洲近代史的分量。再加上现实中双方走向世界政治大国的博弈、东亚共同体的龙头之争、与美国亦敌亦友的复杂角力、近年来此起彼落的实力格局演变以及心理落差等,都在钓鱼岛纠纷中综合发酵,特别在中国两岸三地都全面兴起公共外交热潮,民众关注外交事务并希望自主表达观点的多元化变局中,韩文仅从经济合作、日元借款等层次介入议论,明显过于简单化了。

  特别是韩文的中心议题“保钓登岛是害国”,从提出观点就存在问题。韩文开宗明义:“这次香港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的行动又一次将稍有缓和的日中关系推到激烈对抗的境地。由此引发的中国国内各地的游行示威和愤青们的尖锐口号把日中国交恢复40周年的各种纪念气氛冲得一干二净。”这是对“保钓登岛”的基本定位,由此引出“害国”结论。立论必须要明确、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但韩文所说保钓登岛“将稍有缓和的日中关系推到激烈对抗的境地”,就明显与事实不符。一年来的中日纠纷有目共睹,几乎所有事端都始于日方特别是石原等人,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是否激烈对抗尚可商榷)才引发了“保钓登岛”的行动以及游行示威等,而不是相反。“把日中国交恢复40周年的各种纪念气氛冲得一干二净”的也不是中国的年轻人,而是日方特别是石原等人。把基本的因果关系颠倒了,据此进行的立论、论据等自然就“失真”了。

  另外,韩文还“缺乏评议复杂现象的分寸与平衡感”。无论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说话都要公平合理。例如,中日纠纷易于出现情绪化的冲动,这一点双方都有,中方似乎更强烈些。但如何客观、公正地把握其间的分寸与平衡,十分重要,尤其是有良知的日本人。中国人曾经那样大度地宽恕日本战争中的罪恶,为的就是翻过那一页不幸的历史,但日本一些人至今不但不反省、不认错,还倒打一耙说是中国歪曲、捏造历史,并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各种事端毒化中日民间感情,换了是日本人会做何反应呢?看看韩国的强硬态度,中国官民在对日关系上一直是比较理性温和的。中国不会简单地随日俄韩的动作起舞,因为中国有自己独立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外交政策,我们的家要自己当。大概正因为如此,野田首相在致信韩国遭退后,依然向中国致信表达善意。但韩文中涉及中日争执时,没有全面、准确把握这些复杂因素,对中方指责过多、过重,而对日方的批评明显不足,有时甚至本末倒置。无论作为媒体人的立场,还是作为在日华人的立场,都明显有失公允。这不但不能化解冲突,反而会激起更大的反弹。

  可见,今天中日关系的种种议论中,基本的是非是一个标准,说话的分寸与平衡感也是一个标准,两者紧密相连,两者都要重视。中日之间主要是要尽快找到相互都能接受的大是大非标准,即最大公约数,如“和平发展合作”、“互惠共赢”等。这是一个大的共识。另外,在这个大的共识基础上,还应注意分寸与平衡感,例如,日本人要理解中国人民族情感受到伤害的自然反应,学会理解被自己伤害的民族(特别是中韩朝等亚洲各国)在几十年后依然受到伤害时的情绪反弹,日本这时需要的主要是自我反省,不要不作自我批评,而过度去追究重复受到故意伤害的人们因愤怒做出的合情合理的举动。而中国民众则应在维护自身正当的主权利益及情感尊严的同时,注意有理、有力、有节。尤其在情绪受到较大刺激难以忍受时,更应该冷静,不要盲动,要三思而行。我近来常常回忆起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受到多国无理刁难、围攻时,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依然保持我们中国外交的儒雅风度,最后以正义、和平、尊重的理念与态度征服了世界各国,树立了新中国外交的全新形象。让我们都达到周总理的水平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至少应该学习周总理的光辉榜样,越是矛盾复杂、尖锐时,越需要如此。只要我们相信正义在我们手中,就应该这样做。因为只有像石原那样政治上不自信、天天焦虑不安的人,才会使用那些过激的手段故意把水搅浑,扰乱视听,达到混水摸鱼的目的。这就好像两个棋手下棋,肯定是那个处于劣势的棋手希望把棋盘颠覆重来,占有优势的棋手当然希望维持稳定,按照自己的部署把棋下完,今天中日之间,谁在和平发展中占有优势,不言自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