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民共没有恩怨仇恨的历史背景与现实

http://www.CRNTT.com   2012-08-15 08:34:47  


 
  在此背景之下,倘若是蔡英文或苏贞昌要委托她“传话”,就并非是最佳人选。因为两岸事务尤其是民进党与中共之间的关系,十分敏感,有时会在片言只字中有特殊含意,必须十分熟悉其中之奥妙之处,能够做到不好明说的事情“一点就明”。如果以萧美琴“国际关系”的擅长特点来处理两岸事务,可能会“习惯成自然”地以民进党所奉行的“一边一国论”来作切入点,反而误事。

  不过,萧美琴在此次研讨会上所说的“民进党与大陆并无恩怨仇恨”,倒是实事求是的说法。此语可为民共两党未来有可能的交往接触“解套”,但也正因为如此,而可预知民共两党的关系根本不可能如同“有恩怨仇恨”的国共两党那样密切。

  实际上,国共两党虽然确实有着极深的恩怨仇恨,但也经历过两次合作的时代大背景。正因为两党都对对方太熟悉,才能够知己知彼,各自在坚持立场的同时,为调整关系而予以调适。更重要的是,国共两党都坚持“一个中国”政治立场,反对“台独”,具有共同语言,才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并以二零零五年“胡连会”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为标志,实现“国共合作反台独”。

  民共两党确实是没有恩怨仇恨,这主要是因为民进党缺乏国共两党在大陆时期就成了一对“冤家”的时空背景,而且更因为民进党是在两岸分裂分治之后的一九九六年成立,因而连与中共进行面对面接触的经验也是付诸厥如。因此,民进党要与中共进行交流接触,就得从头做起。

  但历史却往往又是诡异的。民共两党又有着许多相似或相近之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其一是民进党的前身--“党外”,由于是以反对当时的国民党独裁统治为主,因而与当时仍以“两分法”看待国民党的中共,就有了某种无形交集。而一些“党外”人士,也因为钦佩中共打败了国民党并建立了新政权,而有意学习中共。据说,当时许多“党外”人士偷偷地阅读毛泽东和鲁迅的著作。实际上,民进党的一些政治战略,如“地方包围中央”,就是仿效自中共的“农村包围城市”。“新潮流系”的前身“编联会”反对及批判“美丽岛系”的前身“公政会”关于“透过选举夺取政权”的主张,就与中共在中苏大论战中批判苏共所主张的“议会道路”,颇为相似。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