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乌克兰:在东、西之间艰难抉择

http://www.CRNTT.com   2012-06-26 10:13:09  


  中评社北京6月26日讯/日裔美籍学者福山于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之争,以西方的自由民主“成为普世性的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而告终。但最起码在地处欧洲的乌克兰,历史明显还在继续,并留给人们令人困惑的结局。

  此间中国经济周刊今天登载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的文章“乌克兰:在东、西之间艰难抉择”:

  从全球视野看,我们所说的大国除了几大经济体(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印度、俄罗斯)外,还有诸如巴西、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印尼等具有较大区域影响的国家。

  乌克兰无疑属于后者。乌克兰拥有60万平方公里和4500万人口,地处东西方战略要道。这个国家的重要性并不限于欧洲。

  日裔美籍学者福山于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之争,以西方的自由民主“成为普世性的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而告终。但最起码在地处欧洲的乌克兰,历史明显还在继续,并留给人们令人困惑的结局。

  乌克兰如今仍站在十字路口,还在犹豫,迟迟没有理智地做出决定。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短。

  东、西之间的认同危机

  一个月前我刚从乌克兰西部的美丽城市利沃夫回来。它紧邻波兰边境,一直被乌克兰人看做“西方”。因为在二战前,这部分领土为波兰所有,利沃夫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一座波兰城市,城中尚有多处波兰历史文化遗迹。

  今年四五月间,我去了乌克兰另一个重要城市——位于东部靠近俄罗斯边界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这个城市由于境内的苏联弹道导弹工厂,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对外开放,最近又因三起炸弹爆炸事件被频频曝光。而当局至今未就事故原因和各种谣言作出解释澄清。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人们心态复杂,在向东向西间犹豫不决。

  某种身份认同危机时刻存在,尽管年轻一代的感受可能轻松一些。年轻的学生和职业人士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是亲西方的,而他们的父辈和祖父辈对东方——俄罗斯的情感依然强烈,偶尔会听到他们对苏联时代的留恋。当然,这种观点在崛起中的中产阶级人群中并不普遍,而对于从后苏联时代年轻的市场经济中获益的生意人和企业家来说,这种观点无人喝彩。

  乌克兰该去向何方?是加入欧盟还是与俄罗斯及其他前独联体加盟国再度融合?直至今日,两个方向都有实现的可能。而这种前途命运清晰感的缺失正是乌克兰政治改革混乱不堪的主要原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